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不知不觉年已过半,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夏至时节,序属仲夏,此时太阳到达黄经90°,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最北端,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最长的白昼!

此时节,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民间戏称“夏雨隔田坎”。恰如篇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所描述的景象,您品,您细品……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鹿角朝前生,所以属阳);雄性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了。

一、夏至时节气候特征与养生要点

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时节,暴雨天频繁,由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但降雨范围比较小,民间戏称“夏雨隔田坎”。

夏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还将继续升高,人们将享受“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免费“桑拿天”,也就是欧美人口中的“Dog Days”。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阳极生阴之时,而阴气居于内,所以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一阴长”,也就是说,此时节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必须结合时令特点调整养生方式以保护阳气。


二、夏至时节养生方法

从夏至日起,我国各地气温开始进入一年中的最热阶段。气温继续升高,暴雨、对流天气增多,潮湿闷热的环境对人体也是一大考验。那么,夏至已至,怎样养生才能平安度夏呢?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

(一)起居调摄

晚睡早起、减少外出

夏至之后,昼长夜短,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早晚休息时间,适当晚睡早起。夏季人体易乏困,适当的午休有助于恢复精力、赶走疲劳感,也可以避开午时的炎热。建议午休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夏季午休不宜太长。

三伏天,暑气旺盛,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一天中高温时段的外出要尽量避免。若要进行身体锻炼,建议早晨日出之后的2个小时以及日落时分的2个小时,要选择阴凉处活动,并做好防暑措施。

炎热天气,人出汗量明显增多,身上的汗味也会比较重。每天睡觉之前用温水冲个澡,不仅可以洗去汗水、污垢,还能防暑降温、减轻困乏之感、安神助眠。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白天学习工作之处,空调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4℃~26℃,温差要控制在至3℃~5℃。睡觉时不宜吹风扇或开空调,更不宜夜晚露宿。

(二)运动养生

忌大汗淋漓、忌饮水太凉

夏季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的时段,活动量不宜过大,大汗淋漓,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建议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运动。

运动中出汗,应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补充水分,每次饮用时不要喝的太多太急,切忌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在大汗淋漓之时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能猝死。

这里重点推荐一项适合男女老少的经络疏通运动——和畅八式经络运动,该运动由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发展而来,针对人体十二经脉,疏通经络气血、平衡脏腑,全面调理五脏六腑功能状态。

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如,针对腰背酸痛、便秘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可能是肺经、大肠经或任脉不通,可着重练习第二式【剑指后仰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习练经络运动时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三)情志调摄

《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告诉我们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宣泄。与此相反,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等消极情绪则有碍气机通畅,皆非所宜。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炎夏“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嵇康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用意念想像着心中存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那样的话我们会感到天气更加炎热,此即“心静自然凉”!

(四)饮食调养

酸味固表、咸味补心、忌过分寒凉

夏季,人大量出汗,体内的盐分、部分营养素也随之流失。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三伏天虽然暑气重、天气炎热,但也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少量食用可缓解暑热,但过度饮食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也最好不要冰镇食之。

(五)穴位敷贴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至之后的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一些冬季常发病症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气肿等,在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作,夏季的气候条件如同自然医药。因此,夏季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也应验了“天人相应”的道理。冬病夏治可采用食疗或三伏天穴位帖敷疗法,都有不错的疗效。注意,使用三伏贴最好咨询医生,不要自行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三、夏至养生节气灸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夏至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所以,此时节大家不妨买些艾灸材料进行自我艾灸,借助天时,祛除体内寒湿,强身健体!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艾灸选择的时间:酉时;每个穴位艾灸20-30分钟。

注意事项:施灸前喝点淡盐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息15分钟。不要立刻起床,不要在空调屋艾灸

适宜人群:对于关节劳损,颈椎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此节令是治疗的最好时机!

对于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等慢病人群,高温需警惕病情,这个节气的艾灸可重点选择神阙穴,在酉时(下午5-7点)进行艾灸。

神阙穴位于脐之中央,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现代研究也证实,神阙养生具有显著的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特别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和功能失调、衰退性疾病的疗效尤为显著。对于以上人群,此穴宜艾灸20分钟左右。


针对节气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古法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夏至节气疾病预防

夏至时节,阳气达到最旺,天气炎热,细菌活跃、紫外线增强。此时节需谨防以下几种疾病:

(一)中暑

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在这样的酷暑季节,防暑成为夏至养生的重要一环。到了夏至,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一些防暑药了。金银花、菊花、荷叶、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等防暑药宜常备身边,预防中暑,安全度夏。

(二)空调病

天气炎热,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这会带来新的隐患——空调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第二,冷热交替,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三)热伤风

热伤风与其他的感冒类型有明显的区别:发病时一般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而且会烧得比较高;头胀疼、鼻塞、鼻流黏涕或黄涕、咽喉疼痛,咳嗽、痰黄稠痰,症状比较明显。

(四)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炎热、气压低,老年人出汗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倘若补水不足,加上高温造成血管扩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血压偏低。血压低则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原有的心脑血管病病情恶化,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和憋气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突发心梗和中风。

对此,建议老年人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与盐分,日常监测血压,遵循医嘱及时调整降压用药。早晨气压较低,6点至10点是高血压好发的“危险期”,喜欢锻炼的老人应避开这段时间,下午或者晚上去锻炼。

(五)腹泻

天气热,虫蝇、微生物易滋生,容易导致食物污染或变质,再加之暑热外蒸、贪凉太过,极易损伤肠胃,造成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