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婴儿呱呱坠地时那一声声的啼哭,然而,妈妈们十月怀胎,挺着孕肚,各种身体不适、身材走样,还要经历各种产检、各种难关,这是一个多么辛苦而漫长的过程!所以,孕产妇需要家人们最好的关爱!
从怀孕到生产期间,能够保护好自己和宝宝不受伤害就是最大的任务了。那么,孕产妇应该怎样养生保健呢?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孕妇的保健
中医认为女性在妊娠期间,其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于冲任,以滋养胎元,因此整个机体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特点,而有“产前一盆火”之说。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冲脉气盛,肝气上逆,胃气不降,则出现饮食偏嗜、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一般不严重,经过20—40天左右,症状多能自然消失。另外,妊娠早期,孕妇可自觉乳房胀大。妊娠3个月后,白带稍增多,乳头乳晕的颜色加深。妊娠 4—5个月后,孕妇可以自觉胎动,胎体逐渐增大,小腹逐渐膨隆。妊娠6个月后,胎儿渐大,阻滞气机,水道不利,常可出现轻度肿胀。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压迫膀胱与直肠,可见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现象。
怀胎十月实属不易,宝妈们应怎样进行自我保养呢?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饮食调养
在孕期,应特别注意营养的进补。但营养进补不代表无节制地大吃大喝,正确的营养进补是有意识地获取孕期消耗更大的营养素,同时注意控制饮食与体重的平衡,不让体重过分增加,以免导致胎儿巨大。孕期应当坚持“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原则,避免营养缺乏,防止营养过剩,同时应当坚持适当锻炼,以增加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预防病毒感染。
在多种营养素中,孕妇尤其应注意补钙、补铁:
孕妇、哺乳期产妇缺钙会引起小儿先天佝偻病和妊娠分娩并发症等;而缺铁性贫血则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严重者甚至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无论是缺铁还是缺钙,对于孕妇和胎儿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孕妈们应重视营养素补充,每天坚持喝牛奶,多吃豆腐、虾皮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并坚持每天晒太阳,最好晒早上9点前的太阳和下午5点后的太阳,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同时适当多地选择一些红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坚持补充铁质,以避免各种产褥期的疾病隐患。
另外,孕妇分娩在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产力的强弱,而孕妇产力的强弱又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孕妇在饮食上还应多补气养血。
下面列举一些孕妇适宜的补气养血的食物及其功效:
猪肉:滋阴液、益精髓、充胃液、补肝血、增气力。
鸡肉:补中益气、补益五脏、补精添髓。
乌贼鱼:补肝肾、益精血、调精带、利胎产。
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痿、养血润燥、固缩小便。
蜂蜜:补益五脏、养心安神、润肺泽肤、延年抗衰。
龙眼肉:养血补血、补益心脾、益智健脑、滋润五脏。
大枣:补气血、养心神、抗衰老、养脾胃。
西洋参:增肺阴、清虚火、生津液。
茯苓:利水湿、补脾胃、安胎元、抗衰老、宁心安神、
山药:补气养阴、健脑益智、滋养肌肤、延年益寿。
枸杞子:益精血、壮阳气、乌须发、润肌肤、增智力。
黑芝麻:明耳目、补肝肾、益精血、润五脏、填脑髓。
调畅情志
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稳定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以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应居舒适、优美、静雅的环境,以保持心情舒畅,气机调和。
怀孕期间,因为内分泌的原因,孕妇可能会变得比较情绪化,这就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包容。同时孕妇自己也要注意有意识地调节情志:多听听音乐,到环境好一点的公园或绿荫小道散散步,必要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
起居有常
在生活起居方面,孕妇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寒热适时地增减衣物,避免遭到风寒、暑湿等邪气的侵袭。
提倡静养,避免体力劳动。但并不意味着孕妇就可以长时间地看电视、看手机,或者久坐、久卧于床上。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孕妇应该适度活动,以促进体内胎儿的发育和日后宝宝身体的灵活程度,减轻孕妇分娩时的难度和痛苦。
妊娠早期及7个月以后,应谨戒房事,以免损伤冲任、胞脉,而引起胎动不安或堕胎、小产或病邪内侵。孕期劳逸适度,行动往来,使气血调和。
适量运动
很多人以为,怀孕期间为了养胎,孕妇就不可以运动。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孕妇是可以运动的,只是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运动的量和频率、时间,切不可剧烈运动,应以不感到劳累为主。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的含氧量,消除身体的疲劳,保持心情的愉悦,还可以促进胎儿和母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孕妇的体质,也可使宝宝的免疫力有所增加。另外,适量地运动,还能够刺激胎儿的大脑和一些感觉器官、平衡系统以及胎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在孕妇运动的时候,肌肉和骨韧带也会受到一些锻炼,这样的就可以为日后的分娩创造条件。
适合准妈妈的安全运动方式通常有散步、低强度的有氧操、伸展运动等。但要注意,孕妇运动时最好有丈夫等家人进行陪同,以备紧急情况的发生。
合理用药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有妊娠疾患必须选用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另外,不少准妈妈都有这样的误区:怀孕了不管什么疾病都不能吃药,坚决不能吃药!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严重疾病的孕妇未经过医生的同意就私自停药,差点造成严重的后果。
怀孕了不等于不能吃药,母亲健康才能保证宝宝健康,在孕期和产褥期用药,只要遵循医生医嘱,遵循“可用可不用的药坚决不用,可以少用、短期用的药坚决不长期服用”的原则即可。
同时,在怀孕了去相关科室看病,一定要告知自己是孕妇,在专科医生开药后,仍应当将药物和剂量给产科医生看一遍。毕竟产科医生长期和准妈妈及宝宝打交道,他们更知道如何用药不会伤及宝宝又能治病。
产前准备
一般到了怀孕37周时,准妈妈们就应该为宝宝的出世做好准备了。应当提前熟悉确定分娩的医院,打探好不同时段去医院的最好路线,并及早将需要的证件、生活用品等放到合适的提箱或提包内。
需要准备的证件包括产前病历、孕妇身份证、公费医疗证、生育保险凭证等,生活用品则需要准备舒适柔软的内衣裤、卫生巾、鞋、洗漱用品和饮食用品、婴儿用品等。当出现不规律宫缩、见红和胎膜早破时应当及时入院,确认是否待产。
另外,在生产方式方面,不少准妈妈都会纠结:是选择顺产好还是剖腹产好呢?分娩的过程是妈妈和宝宝共同努力创造出的奇迹,如果医生对产妇的骨盆、产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后认为产妇可以顺产,那么最好选择自然分娩,因为剖宫产实际上是针对不能自然分娩者的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准妈妈们怕痛的备用方案,如果不具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选择自然分娩是最好的。
自然分娩的婴儿能够在出生后迅速建立自主呼吸,肺部合并症较少,而且能够刺激脑发育和母乳的成功,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对宝宝都有好处。
如果医生建议剖宫产,千万不要因为听说自然分娩好就坚持自然分娩,以避开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
二、产妇的保健
(一)产妇生理特点
1、阴血骤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
产妇由于分娩时的产创出血、产时用力、出汗等,导致产妇处于气血虚弱、百脉空虚的状态,中医有“产后一盆冰”之说。容易出现虚弱、怕冷、怕风、多汗、微热等现象。若失于调养,容易罹患“月子病”(中医称之为“产后病”。)
2、易发生瘀血阻滞现象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元气亏虚,运血无力,气虚血滞,易出现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等症状。
(二)产后养生
1、起居方面
生完孩子后,产妇应做到寒温适度,起居有方:根据气候变化,恰当着衣,以免伤寒或中暑;居室既要避风,又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汗出当风。睡眠充足,适当运动,避免过分屏气努责,防止恶露不绝、阴挺下脱(子宫脱垂)等病症的发生。
2、饮食方面
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好消化。产妇的饮食应注意:在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均衡的营养的前提下,尊重产妇的饮食嗜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宜多食寒凉、生冷或过于辛热、煎炸、肥腻的食品。
3、中药调理
临产过程中由于宫缩痛,导致过多的空气进入胃肠引起肠胀气;术后又由于腹部切口疼痛,影响早期活动,所以很容易造成腹胀,肠蠕动较慢。加之术后产妇出汗较多,以及术中、术后一定量的出血,会导致阴津、阴血不足。此时,产妇可用中医药调理。
将太子参、天花粉、麦冬、黄精各15克,香附、川朴、元胡各10 克,陈皮6克,大黄10克,水煎两次后合匀,每日1剂,分两次服,术后6小时服第一次,24小时肛门未排气者再服一剂,颇为有效。
太子参、天花粉、麦冬、黄精均有养阴生津补血之效;香附、川朴、陈皮、大黄具有理气通下消胀的作用,元胡可活血止痛。这几味药配合对产妇产后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产后病多以“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为特点,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生化汤”和“下乳涌泉散”对治疗产后疾病也颇为有效。生化汤可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促进子宫复原,排出体内瘀血,补血养血,促进产后身体早日康复;下乳涌泉散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有明显疗效。
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可辨证运用中药,促进肠蠕动,补益气血,使其早日下床活动;还可运用中药外敷伤口,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这对腹部伤口的愈合以及切口美观都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同时,也可结合其它中医药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足疗等方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活血祛瘀可使产妇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也有助于产后妇女恢复体质和身材。
针对产后体质虚寒、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以及产后虚胖等妈妈们,
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古法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艾灸调理,安全可靠。
4、合理科学坐月子
产妇生产后身子较虚弱,在月子里补养身体很重要。中医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体质特征,合理膳食。坐月子有三个阶段,要注意“一排、二调、三补”,具体是将产后一个月按周划分,每周根据需要吃不同的食品。
第一周,主要是要把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以及恶露排出体外,可喝生化汤,吃麻油炒猪肝等。生化汤是一付很好的中药方剂,主要功能是使子宫尽快排出恶露,帮助它恢复正常的位置和形状。第二周,主要是增强体质和恢复脏腑的功能,恢复骨盆位置。可吃炒腰子和杜仲粉,有助于缓解尾椎骨等骨疼。产后不易猛补,因为产妇刚生产完身体比较虚弱,吃多了吸收不了,只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到了产后第三周,该排的已经排完,此时可以开始进补身体了。
建议正在坐月子的新妈妈们要适当吃蔬菜。冬季盛产的菠菜是不错的选择,菠菜含有丰富的叶酸和锌。月子期间,每天如能保证吃上一大盘蔬菜沙拉,不但能促进食欲,更可以满足哺乳期母亲一天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有助于产妇温和补身,身体尽快康复。
生产后,新妈妈体内钙的流失量较大,适量补钙可防止骨质疏松。对此,产妇们一定不要忽视。冬季天气寒冷,产妇无法开窗晒太阳,这样不利于钙的合成和利用。如果妈妈体内缺钙严重,容易导致骨密度降低,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常见的有下肢浮肿,腰背酸痛,牙齿松动等,重者会导致身材变矮、骨盆变形,严重影响人的体形。但是,也不能大量服用钙片。专家提示,孕妇补钙要适当,尤其要注意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否则极易造成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