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一个医生有着高明的医术和医德,人们便会称他为“扁鹊再世”。而我们祖国医学的医疗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也是由扁鹊所创造,传承后市几千年,至今依然为中医所沿用。



扁鹊简介


扁鹊,姓秦,名越人,齐国鄭州(今河北省任丘)人,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名医。因他曾在卢国(今山东长清)居住过,所以人们称他为卢医。由于秦越人医术精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人们称赞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就把他比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医扁鹊',直称他为'扁鹊先生'。他的本名,反而不被世人所注意了。


扁鹊的几个故事


一、拜师学医


扁鹊出生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生活贫苦,年少时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客人——长桑君他对长桑君十分敬重,待若尊长,二人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桑君见他聪明过人,勤奋好学,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 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


二、让虢太子“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带着几个徒弟行医来到虢国(今陕西省宝鸡东),恰遇虢国正为太子筹办丧事。听说太子是暴病而死,扁鹊觉得可疑,就进宫去了。经切脉,他发现太子还有微弱的脉搏和若断若续的呼吸。他诊断太子患的是尸厥症(即严重的昏厥病),并没有真正的死去。于是,他叫徒弟子阳扎针急救,太子果然苏醒了,然后又叫弟子子豹在太子的两腋下做温热理疗,太子慢慢地可以坐起来了,接着扁鹊又给他服用汤药,经过连续二十多天的治疗,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鹊诊虢太子”一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把他当作神医。面对赞扬,他解释说:“并非我能把死去的太子救活,而是他根本没有死,我只不过是把生命垂危的太子治好而已。”扁鹊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谦虚朴素的高尚医德,一直为人们所钦佩。


三、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周游各地行医,有一次他到了齐国,见到了齐国国君之子公子桓。他看到公子桓脸色不对,仔细观察了一番后,说:”您已经生病了,现在病刚入皮肤,如果不治病就会加深。”公子桓不以为然,并说:”我根本没有病。”待扁鹊走后,他还对身边的人说:”行医的人总爱拿没病的人当病人医,以显示他治病的高明技术。”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公子桓,仔细地观察了一番,说:“您的病进入血脉了,再不治疗,就严重了。”公子桓听了,仍不以为然,坚称自己没病,而且心里还很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见到公子桓后说:“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之间了,再不治就危险了。”这次公子桓越发不高兴了,干脆不理扁鹊了,心里觉得这人很讨厌。就这样又过了五天,当扁鹊再见到公子桓后,转身就走。


公子桓很奇怪,急忙派人去询问扁鹊原因。扁鹊说:“公子桓开始生病时,病在皮肤,用慰烫(热敷)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后来病情发展到血脉,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进而病情发展到内脏,服汤药也还可以治好。可是,现在他的病已深入骨髓,无法挽救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好走了。”果然,没几天公子桓就病死了。


四、扁鹊“六不治”、反对巫术


扁鹊在多年行医的实践中坚持“六不治”的治病原则,在《史记.扁鹊列传》中记载:

一是骄恣不论于理者不治:这种病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最有可能成为医闹,应敬而远之;二是“轻身重财者不治”:这种人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自己的身体,不可救;三是“衣食不能适者不治”:这种人穿衣吃饭不听医生的调适安排,医生也是无能为力;四是“阴阳并,脏气不定者不治”:指那些气血逆乱、五脏六腑功能出现严重失常的人,无从救治;五是“形羸不能服药者不治”:指身体病弱已经不能服药的人,无可救治;六是“信巫不信医者不治”,是指迷信巫术而不信医道的人,无可救药。


扁鹊指出只要有六不治中的一种情况,病就很难治了。虽已过去两千多年了,但其所说的六不治,在今天临床诊治中仍然随处可见,比如轻身重财者,现今也有不少患者是这样的,譬如说中药材的质量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但有些患者贪图便宜,经常将处方拿到外面小药店取便宜药,个别小药店的中药材质劣、量少,或者以价廉之药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药,因此显得药价便宜,但疗效差,患者反而抱怨大夫医术不高明。


另外,扁鹊坚决反对巫术,认为巫术是专搞鬼神迷信害人的,给人看病,只能越治越坏。这种可贵的斗争精神,无疑对当时的巫术是沉重的打击。因而,扁鹊遭到了某些巫医的忌恨和仇视。


传奇一生


扁鹊行医,能“随俗而变”,即注意观察各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结合当地的需要去治病。在赵时,为“带下医”,即妇科医生;在周为“耳目痹医”即五官科医生;在秦为“小儿医”即小儿科医生。扁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发病特点对症下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行医效果。


扁鹊一生颇为传奇,虽名为医者,周游列国,但与各国尊王多有交集。扁鹊三劝齐桓公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也曾因此而被追杀。扁鹊晚年到秦国行医,秦武王听说他医道高明,就请他给自己看病。但秦武王太医李醯对扁鹊的医学成就和声誉又是妒忌又是恨,怕扁鹊医好了秦王的病,影响他的地位,在秦王面前拨弄是非,肆意诽镑,又暗中派人打听扁鹊的去向,在半路上把扁鹊刺杀了。


扁鹊死后,他的医术由其弟子继承下来,传到汉代,有人根据他的医疗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并补充了后人学习的心得,写了一本书,名《难经》


在行医的实践中,扁鹊把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方法加以总结,创导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至今仍是中医的基本诊断法。尤其是他的切脉诊断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