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正如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我国川西一带,雨水节气有回娘屋的风俗,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雨水节气来临,也意味着年已差不多过完,一年之计在于春,紧锣密鼓的农活要开始了,农民们要购置地膜、化肥、抢种春玉米,灌水耙沤冬闲田,选晒早稻种子,做好育秧准备。
一、雨水节气特征及养生要点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时节降雨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而不燥热,阳长阴消开始,万物生发、肝气内应,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此时养生重点在于疏肝理气,避免过旺的肝气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之症。同时,雨水节气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这一时期应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二、雨水节气养生方法
(一)起居方面
1、起居有常
雨水时节的起居应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天气转暖,要增加户外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2、防“倒春寒”
雨水在立春之后,这时候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以防“倒春寒”。
3、宜“春捂”
俗话说“春捂秋冻”,预防“倒春寒”首先想到春捂,但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否则不利健康。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也不能用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否则易上火、血压升高。一般日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增添衣物捂起来。雨水节气养生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二)运动方面
雨水时节,早晚仍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盛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
老年人春练不宜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这里推荐大家一套老少皆宜的养生保健运动——和畅八式经络运动,此套运动融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
特别是在室外有冰雪或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妨在室内练习这套运动,活动身体、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如,针对腰背酸痛、便秘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可能是肺经、大肠经或任脉不通,可着重练习第二式【剑指后仰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三)饮食方面
1、宜少酸多甘
《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时节,养生在于调肝,调肝重在补脾。
五行中肝属木,喜条达,在味为酸;脾属土,性敦厚,在味为甘。饮食应少酸多甘,以养脾脏之气,同时宜少量食用辛温,以应春木升发之气,如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春季转暖,又风多物燥,常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应多吃水果补充水分。此时应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否则辛温太过,肝木过旺,脾土反伤。总之,雨水时节饮食既要注意“春生”特点,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2、防止上火
虽然,雨水节气雨量充沛,人们应该是不易上火的,但此时节天气逐渐转暖,早晚依然较冷,风邪渐增,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
因此,此节气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少食油腻之品。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3、小孩雨水后进补,长得快
春天多给小孩进补,孩子会长得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雨水时节已经到了春天,万物生发,植物如此,人也不例外。小孩子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干旱了一个冬天的土地一样,终于迎接到雨水的来临,如果这时特别注意给孩子补充好营养,如熬骨头汤,吃钙片等,让孩子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偷偷地生长的身体,那么,孩子们就会快速成长。家有宝宝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成长的好机会!
(四)精神方面
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而恶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因此,春天不应该郁闷、生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
这段时节,如遇不顺心之事不可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除了保持愉快心情,也可多称赞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保持好心情,也是护肝的一个窍门。
三、雨水养生节气灸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万物生发、肝气内应,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同时,雨水节气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还应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推荐重点灸疗以下几个穴位:
(一)天枢穴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艾灸天枢可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改善肠功能的失调,对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等胃肠疾病有较好的调理效果,对于月经不调和痛经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二)三阴交
【定位】取穴时可将自己的四指并拢,将小指的外侧缘放置于足内踝尖上,食指上缘与胫骨后缘的交点就是三阴交穴。
【功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三)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四)风市穴
【定位】位于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取穴时可采用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功效】常用于下肢痿痹、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病、半身不遂以及遍身瘙痒、脚、荨麻疹等疾患的治疗和保健。
针对节气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雨水节气疾病预防
雨水时节,春风送暖,降雨增多,天气时常乍暖还寒,我国民间也有“可度三九,难耐春寒”之说。此时节易引发以下几种疾病:
(一)关节易痛
雨水时节,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肩关节、腰关节痛较多,要注意保暖。
(二)感冒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此期间不可急于脱冬衣,注意保暖防寒。另外得多锻炼身体,多到户外深呼吸,多晒太阳,体弱易感冒的可吃玉屏风散(配方为防风、黄芪、白术)。
(三)乏困
随着气温升高,腠理变得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正如诗人所说:春眠不觉晓。此时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舒展全身。
另外,下面几类人群需重点注意:
1、老幼防寒湿
雨水节气,随着降雨增多,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由于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毛孔舒张,体热外泄,湿寒之气易于入侵人体,对脏腑、关节产生影响,导致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高发,特别对于老人、幼儿、产妇或其他体弱者,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如不慎受风冒雨,湿寒更易深入,以致病深难治。故这类人群应提防湿邪入侵。对于已患有风湿、哮喘、高血压、慢性肝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常常留意自己的症状与相关化验指标,如有加重及时就诊!
2、风湿患者可点艾草祛湿保暖
中医认为,春天雨水增加,风气很重。此季风湿易发,家有风湿病患者的,可以经常点燃艾草。因为艾草性温燥,芳香而辟秽,可以祛湿。此外,普通市民也可以艾灸熏足三里等穴位,有防病保健之功。
3、高血压患者勿再熬夜
雨水节气,天地之间阳气开始升腾,人体肝气开始生发,此时阳气浮动会导致一些人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高血压病人易出现血压不稳,故应特别注意避免熬夜。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罹患哮喘、心脏病、慢性胃病的几率更高,此时,人们更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有节,按时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