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又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今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我国很多地方在立春这天还有“咬春”这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认为这样可以通气,解春困,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一、立春节气特征及养生要领
立春期间,气候往往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而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感“春寒料峭”。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zhì)负冰。”意思是指,立春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浮在水面。所以说,立春是阳气渐生、万物开始复苏的时节。
然而,此时阴寒却是未尽,天地正处于阴退阳长、由寒向暖过渡的时机,气候变化和温差幅度较大。这一段时间里经常是乍寒乍暖,人体肌腠也逐渐舒缓疏松,其抵御寒邪和抗病能力及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所减弱。所以,首要的是注意防寒保暖,切不可过早减少衣物。另外,立春之后,人体机能、新陈代谢变得愈加活跃,此时节的养生还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立春养生要着重保养肝脏,在情志上要做到心胸豁达、乐观向上,切莫郁郁寡欢、造成肝郁气滞。
如果将全年的养生保健比作盖房子,那么立春养生就相当于打地基。只有做好春季养生保健,才会为您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春节气养生方法
(一)起居方面
1、舒展畅达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的肌体内随万物萌发,蕴动着一种勃勃的生机。立春时节,冬藏结束,春生到来。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也和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人们夜卧早起,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状态,多参加室外活动,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睡眠时头部应朝向东方,做到睡眠安稳、舒适。
2、除尘通风
由于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在立春时节应该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3、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从进人早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时候开始,人们在睡眠上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在早春明媚的晨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二)运动方面
1、加强锻炼
立春后有一段时间乍暖还寒,身体对寒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容易患感冒、风湿病等病症,人还容易感到“春困”,疲乏无力。所以应该加强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改善“春困”现象;另外,春天就要到了,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最重要的一环。
2、不宜剧烈
立春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剧烈、大汗淋漓,老年人适宜散步、练太极等;年轻人适宜慢跑、打球、游泳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假日可以全家出动去野外踏青、去风景区春游等,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还可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强体防病。
这里推荐大家一套老少皆宜的养生保健运动——和畅八式经络运动,此套运动融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
特别是在室外有冰雪或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妨在室内练习这套运动,活动身体、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如,针对腰背酸痛、便秘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可能是肺经、大肠经或任脉不通,可着重练习第二式【剑指后仰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三)饮食方面
对于立春时节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当春之时,食以减酸为甘,以养脾扶阳”之说,意思是春季肝气随阳发而亢盛,过多食用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盛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饮食以健脾壮阳为主调摄。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忌酸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立春养生应多吃辛温、甘润食物。
2、忌辣
少吃麻辣火锅、羊肉、烧烤、油炸: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3、多吃新鲜蔬果
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4、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5、少吃补品和盐
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另外,立春时节可适当喝些花茶来舒肝理气,如: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茉莉花茶。
(四)精神方面
在五行中,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肝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在春季尤为明显。肝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如《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不罚”。
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季节,出门踏青、登山,与大自然亲近,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外出春游,良好和煦的气候配合舒畅的情志,能很好的条达肝气。如果这个时候老是发脾气、生闷气,肝气不能得到舒展,更容易出现失调,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在肝病科,春天往往是肝病的高发季节。所以,春天来了,特别对于患有肝病的朋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
三、立春养生节气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万物生机萌动之时,此时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立春前后两天艾灸神阙、三阴交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预防身体疾病。
(一)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三阴交
【定位】取穴时可将自己的四指并拢,将小指的外侧缘放置于足内踝尖上,食指上缘与胫骨后缘的交点就是三阴交穴。
【功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三)神阙穴
【定位】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功效】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艾灸神阙,可补充人体阳气,恢复先天真息能。
针对节气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立春节气疾病预防
立春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天气会逐渐变暖。那么,立春时节该预防哪些疾病呢?中医揭示,春打六九头,立春防四病!
(一)高血压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升发有太过有着密切关系。冬去春来,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因此,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一旦感觉头晕、头胀痛时,除了要反复监测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服用降压药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胆固醇、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限酒。
(二)慢性肝病
一些肝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等,容易在春季加重。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治疗的最好时节。肝木逢春,肝木之气偏旺,如在这个时候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消化道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易在春天发作,引发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频繁、反酸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因此,春天对脾胃要进行全面调养。
(四)精神疾病
春天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在我国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因此,春季要注意严格监督精神病患者,遵守医嘱,进行正规治疗,切不可擅自中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