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是冬季6个节气中的第5个,在每年的公历16日前后,太阳黄经285°。小寒,字虽然叫小,实则寒冷甚过大寒,月半为大,所以叫小寒,并非没有大寒冷。因为正值三九天,所以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故有冷在三九之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字下面两点是冰,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蛰伏在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已经开始酝酿。

小寒时节,年味也越来越浓,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全国上下一起为春节做着准备,也是人们最感温暖的时刻。

 

一、    小寒节气特征与养生要领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 候雁北上;二候雀始巢;三候稚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小寒时节正值隆冬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称之为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时节不愧为我国最寒冷的时期。传统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因此,小寒时节是一年之中阴邪最为旺盛的时期。而阴邪易伤阳气,而人身阳气源于肾,所以寒邪最容易耗伤肾阳。可见,数九寒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另外,天气突然转凉,温度的降低会直接刺激人体的肠胃功能紊乱,如果不注意胃部保养就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小寒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

 

二、    小寒节气养生方法

 

(一)     起居方面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在生活起居方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养生小常识:

  1. 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在此时节,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因此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肩颈部、脚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的保暖,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老人家,在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睡前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小寒时节,公众还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对付脚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所以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弄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二)     运动方面

民间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的说法,尤其是小寒后天气寒冷的时节,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同时注意以下两点:

  1. 时间宜晚

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

  1. 运动适量

冬季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体操、跳绳、踢毽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

冬季如果室外寒风凛冽、冰雪铺地,大家不妨在室内练习和畅八式经络运动。这样既可疏通经络气血,达到运动养生的目的,又可避免室外路滑等危险因素。

和畅八式经络运动融合了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比如腰背疼痛,可能是肾经、膀胱经失调,可着重练习第三式【俯身下探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三)     饮食方面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冬季天气寒冷,此时也正是阴邪最盛的时候,也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阴邪。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在这个封藏的季节,营养物质更易于吸收蕴藏,进而能对身体做出全面调整,治病强体效果更好。浓稠丝滑的膏方可以调理身体,使脏腑功能达到平衡,调整阴阳气血,提高机体抗病修复能力。

谁更适合食用膏方?

慢性病人、亚健康人群适合食用膏方进行调理。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在配制膏方时选择木糖醇作为辅料。

另外,针对都市男性和女性冬季的膏方调补,这里推荐大家两款膏方:琼养方-椴蜜桑椹膏娇养方-红糖姜枣膏


其中琼养方的配方中,精选上等黑桑葚(药桑)可补肝肾、明目生津、补血祛风;椴树蜜含丰富的氨基酸、酶及酯类,具有补中益气、止咳润肠、解毒、助消化等功能;还能益气补肾、止痛解毒,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对便秘、失眠等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琼养方专门针对都市男性亚健康和体力透支问题,增强免疫、改善记忆、安神助眠、滋补生津、保肝护肾

娇养方的配方中,精选古方红糖,其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功效;上等老姜性味辛温,散寒解表;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娇养方专门针对并解决都市女性亚健康和美丽失调问题,可畅通气血、健脾和胃、润肠通便、延缓衰老。

此二款膏方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家组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中医专家科研团队潜心研发,历经19道精细工艺,现代工艺高科技萃取,有效促进人体吸收。

 

(四)     精神方面

中医认为,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与冬令之气相应。小寒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少言懒动。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可以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三、    小寒养生节气灸

小寒时节需养肾防寒,艾灸补阳是关键。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而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肾阳损伤容易造成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阳。

小寒时节艾灸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穴、涌泉穴和肾腧穴。

  1. 关元穴

【定位】位于下腹部,肚脐的正下方三寸处(脐下四横指的位置)。

【功效】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还可以回元阳,道家提倡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艾灸此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良好功效,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男科、妇科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女性阴冷都可艾灸关元穴。

  1. 涌泉穴

【定位】位于足掌前掌弯曲的地方,在凹陷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功效】《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冬季经常艾灸此穴,可温补肾阳,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特别对于因肾阳不足导致的虚寒体质、手脚冰凉,更需灸涌泉!

(三)     肾俞穴

【定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简易取穴法:坐位,髂前上棘最高点连线对应第四腰椎,往上数2个椎体为第二腰椎,第二腰椎棘突下水平线与肩胛骨内侧缘垂线交点处即肾俞。

【功效】艾灸肾俞穴可补肾助阳,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另外还可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

注:理论上讲,经期不宜艾灸。尤其是月经量大的女性,经期禁止艾灸。但是对于由于寒引起的月经量少、月经期腹痛的女性,经期艾灸是一个特殊治疗时期,所以经期艾灸因人而异,需要的人好好把握哦。

针对节气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    小寒节气疾病预防

寒冷的节气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那么小寒节气要做好哪些疾病的预防?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容易在小寒节气发生的疾病,希望大家做好预防!

  1. 呼吸道疾病

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人们多数时间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习惯紧闭门窗,导致通风不足,长时间这样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特别容易在集体单位等办公场所爆发。

预防:对于流行性感冒,在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的地方。老年人、体弱者可考虑注射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一旦有类流感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1. 胃病

在寒冷天气,胃肠道的活动增加,腺体分泌旺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频发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多数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预防:冬天肠胃病的预防首先要适时增添衣被防寒保暖,避免胃肠受寒,不吃生、冷、硬、炸食物,不喝冷饮,不要空腹喝牛奶或酸奶。其次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温热清淡的食物,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

  1. 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更高。冬季严寒,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小寒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预防: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1. 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1. 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1. 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1. 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应等太阳升起之后再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r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