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饮食调摄?

饮食调摄是指根据中医理论,指导人们合理饮食,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养生方法。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运用日常食品,根据个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进行调理养生,一般比较简单易行,不但能充饥,更能调理偏颇,祛病延年,而且还是一种美食享受,所以为人们所乐于接受。

 

因为许多天然食物营养全面、无毒副作用,长期服食,可达益气、养血、 扶正、健脑、强身、抗衰老的目的,特别是对中医认为的各种虚损症的调养更具有实用价值。


     饮食调摄方法


中医饮食调摄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方法,以食物扶助正气,并确立了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育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还提出应做到酸、苦、甘、辛、咸的五味调和,不能偏食偏嗜,这种使人体趋于健康的饮食结构具有科学性,也是人们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所在。


   配膳原则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育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到如今,所谓的五谷应该是粮食作物的统称。小米、大米、高粱、小麦、豆类为其中代表的性的作物。

 

五谷杂粮除了是中国人的主食、果腹的良伴、活力的主要来源外,对人体也有许多益处。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金字塔食物结构图中,面包、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 50%~60%。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与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而包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 等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是丰富的宝藏。

 

    五果为助

《内经》所倡导的饮食原则中有五果为助,所述五果实指枣、李、杏、栗、桃,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脏,以助脏器。现代五果泛指鲜果、干果和坚果类食物。水果中的淀粉、蛋白质的含量虽不及谷类、豆类,但有丰富的糊精、单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研究表明,在盛产柑橘等水果的地区,以及多食柑橘的人群中,胃癌、食管癌等的发病率较低。

例如:枣可滋补身体,补充元气。还有调和五脏的作用;调和阴阳,生津液,还可以抗过敏,益智健脑,防治高血压,还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桃对皮肤有好处,可以养颜,被誉为肺之果,因此,肺病患者宜食。杏可开胃健脾,促进消化,止渴生津,被称为心之果,有心病者宜食用。杏营养丰富,富合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同时杏对肺结核等症也有辅助疗效。还可预防癌症。栗可以滋补身体,补充元气,吃生栗子,可以治疗腰腿不灵活;绞碎外敷,可以治疗肌肉瘀血、肿痛。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栗子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等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常吃栗子对治疗口腔溃疡有益。此外,栗子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李子清热,生津,利水,健胃,治虚劳骨蒸,消渴,腹水,小便不利。

 

    五畜为益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畜之肉的四性以阴阳五行属性和五味功效归类,可知牛肉性温、鸡肉性微温、犬肉性温、羊肉性大热、猪肉性微寒。

以食物的五味为中介,以五行母子相生为次第,可以判断犬肉入肝养肝,可补心,羊肉入心养心可补脾,牛肉可入脾养脾可补肺,鸡肉入肺养肺可补肾,猪肉入肾养肾可补肝。

 

    五菜为充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应该说这几种蔬菜除了葵菜其他的几种气味是比较大的,而它们对应各个脏腑,通过其酸苦甘辛咸的性味来调节脏腑的气机。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食物四性

食物的四性也称为四气,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食用后让人感觉热的食物便是热性的,食用后让人感觉到寒冷的食物便是寒性的。在程度上,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温热性质的食物多有助阳、温经、通络、活血、散寒、补虚等作用,适合寒症者选用;寒凉性质食物多有清热、泻火、滋阴、凉血、解毒等作用,适合热证者选用。此外,还有一些食物的寒热性不明显,即被归为平性。


    寒性

常见的寒性蔬果:苦瓜、莲藕、海带、菠菜、甘蔗、豆芽、芦荟、柚子、竹笋、葡萄、桑葚、西瓜等。适用于口渴、发热、烦躁等症。

 

    凉性

常见凉性蔬果:黄瓜、丝瓜、冬瓜、苋菜、石榴、芹菜、茄子、茭白、番茄、梨、草莓等。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

 

    热性

常见热性蔬果:荔枝、木瓜、榴莲、辣椒、生姜等。适用于腹痛、肢冷、畏寒、呕吐、喜热、风湿性关节痛等症。

 

    温性

常见温性蔬果:葱白、乌梅、香菜、南瓜、雪里蕻、洋葱、胡萝卜、蒜薹、龙眼等。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流涕、发热、头痛等症。

 

  饮食中要注意四性平衡

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辩证用膳,食物的营养成分要互补,食物的寒热温凉也要互补平衡。在制作菜肴时注意下寒热平衡,保健效果会更加理想。烹制寒凉性食物时,可使用温热性的料酒、香辛料来调味。如吃火锅时,性燥热的牛羊肉,可用海带、竹笋、冬瓜、莲藕等寒凉性食物搭配,就能避免上火;在吃螃蟹时,可以搭配温热性的生姜和醋。

 

   五味调和


五味,即辛、酸、甘、苦、咸。此五味与人体的五脏有着紧密的关系。据《皇帝内经》中记载:食物的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酸味与肝相应,可增强肝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所以,五味对应五脏,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有差异。


    辛生肺

中医认为辛入肺,辛味食物可以养肺。肺气虚的人可以选择多吃辛味食物,以增强肺气。如辣椒、洋葱、萝卜、生姜等。但食之过量会刺激胃黏膜,并可使肺气过盛。故患有消化道溃疡、痔疮、便秘以及神经衰弱者,以不食或少食为好。

 

   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如乌梅、石榴、苹果、山楂、橙子等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但过量服食酸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故脾胃不适者宜少食。

 

   甘生脾 

甘味食物一般具有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肌肉疲劳、调和脾胃、止痛解毒的作用。这类食物主要有大枣、百合、罗汉果、胡萝卜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食甜腻之食品,则会壅塞、泄气,不仅会使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还会引起身体缺钙及维生素B1不足。

 

   苦生心 

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故有良药苦口利于病之说。这类食物主要有苦瓜、杏仁、白果、蕨菜等。此外还有一些药食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不仅可以清心火,而且养心效果佳。

 

   咸生肾 

咸味食物一般具有软坚散结,滋润潜降、补益阴血等功效。这类食物主要有海带、牡蛎、紫菜等。但是如果摄入的咸味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所以,中老年补肾尤其需要注意。可选用一些性温味咸的中药如具有补肾壮阳、填精补髓、养血润燥作用的肉苁蓉加入膳食中进补。


咸味食物一般具有软坚散结,滋润潜降、补益阴血等功效。这类食物主要有海带、牡蛎、紫菜等。但是如果摄入的咸味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所以,中老年补肾尤其需要注意。可选用一些性温

五味适量,会对五脏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而一旦过量,就会扰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来疾病。例如,酸味太过就容易造成肝气过于旺盛从而对脾胃产生克制功能。所以《彭祖摄生养性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因此,脾胃不好的人应少吃酸,有肺病的人应少吃苦,肝血不旺的人应少吃辣,肾虚的人应少吃甜,心脏不好的人应少吃咸。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并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如:淮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食用之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并能预防和减缓恶性肿瘤、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肥胖、老年痴呆症等;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高脂血症等。


炎黄东方针对各种体质人群研发了药食同源的体质调理品,不同体质的人群可针对其体质类型饮用相应的平和源体质调理品加强对偏颇体质的调理,使之归于平和、回归健康。





该系列产品是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运用“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等理论,针对九种不同体质类型研制的中医调理食品,体现“因人制宜”的传统医学理念,有效解决养生个性化需求。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注意用量


饮食应该注意用量,不要过度。很多人疾病的原因是暴饮暴食,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美食欲望,这样才能够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每天每顿饭应该吃七分饱到五分饱,这样保持机体相对健康的状态。


 

  不要偏食


很多患者喜欢进补过程中选择一味重要的药,或者是重要的食材,反复地吃,比如人参、鹿茸、海参,反复的进食,这样的话会诱发人体出现上火等一些症状,且不利于营养的平衡,对于养生没有好处。


 

  因人制宜


根据每个人各自的特点,选择各自的饮食养生方式。像冬天应该吃一些对肾经有好处的食物,夏天应该多补脾胃,以防损失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