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起居调摄?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

起居调摄所包含的养生内容很广泛,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的养生措施都属起居调摄范畴。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劳逸适度、谨防劳作等方面的内容。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

二、    起居调摄方法

根据季节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起居调摄方法,以达到“天人相应”的养生效果。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

(一)     春季起居养生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内也随大自然蕴含着勃勃生机,气血需舒展畅达,人的生活起居也应保持与大自然相适应。


1、      春季穿衣要注意保暖

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春捂秋冻是劳动人民根据气候特点,总结出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用棉衣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

另一方面,春季宜选择保暖、柔软、透气吸汗的衣料,衣型最好宽松一些,轻便舒适,颜色也可以明快一些,与春季的自然美景相映衬。

2、      春季睡眠养生很重要

春季人易犯困,这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Ø  春季不宜久睡

春季不宜恋床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僵硬不舒,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身体亏损虚弱。可见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

Ø  春季睡眠保健

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也就是精神调摄。古人云:先睡心,后睡眼。因此,在睡前一小时应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摒弃一切杂念。另外,睡前用热水洗脚,使全身暖和、舒适,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以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疲劳,睡眠会更安稳。睡眠时,头部应朝向东方。早晨起来,要先使头脑清醒后,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目将双手搓热,温熨双眼,并将眼睛左右各旋转片刻,然后猛然睁开双眼,这样可以祛除严重的风火。


Ø  春季午睡可消困 

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的供氧则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这时,进行适当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使精力充沛,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一般而言,可以在午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时进行午睡。

3、      春季居住环境讲究多

春季气温上升,细菌和病毒开始活跃起来。为了保护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室内卫生,经常打扫,可适当喷洒杀虫剂、消毒水,衣服、被褥要经常晾晒,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使屋里空气保持清新。同时,居室绿化对长寿也有很大的影响。绿色世界是人们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所在。漫步在满园葱茏的林间或草地时,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常到绿色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是人生长寿秘诀之一。

因此,在冬去春来之时,一定要重视居室庭院绿化。家庭绿化的重点是阳台,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

4、      春季浴身保健要注意

有些老年人喜欢深居简出,户外活动减少,接触日光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等症状。这时可以多到户外走走,晒晒日光浴、森林浴,俗话说,春阳胜过药。

俗话说:“太阳不照门,医生常来临。”阳光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他它和空气、水一样,都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经常到树林中散步、运动或休息,可以呼吸道新鲜富含氧气和负氧离子的空气。

负氧离子使人精神振奋,并具有镇静、镇痛、稳定血压和调整呼吸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有益处。树林中花草树木所散发的芳香气味,具有较强的杀菌、抗癌等作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脂肪的燃烧,有利于机体的生长修复和消除疲劳。

(二)     夏季起居养生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因为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夏季养阳,就是指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如风寒感冒、面神经麻搏、胃痛、腹泻等,重者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抵抗力弱,尤其要注意不能贪凉。

夏季还要防湿邪侵袭。长夏是湿邪最盛的时候,湿邪与热邪相键绕,极易伤害人体脾胃的阳气,使体内的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出现小便淋浊、肠炎痢疾、水肿、关节疼痛、脚气等疾病。暑湿伤人后引起的疾病,病程很长不易恢复,所以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更不要久卧湿地。

 同时,夏季起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夏不可薄衣

 在夏天,人的运动量比较大,出汗也比较多,腠理开泄,风邪或寒邪很容易从肌肤表面毛孔侵犯人体,发生外感的疾病,所以认为夏天不可薄衣暑月不可全薄。夏季喜欢赤膊,偏爱露背装、露脐装,类似这样的穿着都是有悖于中医养生学的。因为人的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着人体一身的阳气,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的运行,而脐部的神阙穴属于任脉,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阴经的气血,与女性的月经、生殖等有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会影响到脾胃,使人体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痛状,更可能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及宫寒不孕等疾病。所以夏季穿衣不可太薄,尤其腹、背更要注意保暖。

2、      勤换湿衣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放绵衣薄,夏热汗多须换着,秋令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提示人们要伴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衫,千万不要用身体将被汗液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痹证。夏季衣服的面料要选择既吸汗又透气的材料,所以最好选择全棉或丝麻的材料,颜色以淡色为宜,可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

3、      穿鞋有讲究

《老老恒言》曰: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阴皆起于足,所以盛夏即使穿厚鞋亦非热不可耐,此其验也。这句话说出了足的重要性,人体的阴脉都汇聚在足心,足心容易受凉,所以即使在夏季穿稍厚的鞋都不会觉得很热.如果脚不注意保暧,会影响三阴经脉内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所以厚薄合适、穿着舒服的鞋,对人体是很重要的。所以本身属于阳虚体质、比较怕冷的人,在夏季也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尽量不要赤脚穿凉鞋。

4、      适当使用空调

夏季人体的阳气向外宣发,盛于外而虚于内,应该注意保护机体的阳气。夏天室外炎热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即毛孔开大,当突然进人空调的环境时,寒邪会通过人体开放之腠理侵犯人体的卫阳之气,人们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疼、头晕、咽喉疼痛、流鼻涕等外感寒邪的症状,寒邪入里侵犯肠胃阳气,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空调使用不当多伤害人体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强调人要与大自然相适应,夏季适当地出些汗可以使身体内的湿热随汗而排,对身体是有益处的。所以夏季不要总是躲在空调房里,要亲近大自然,增强身体抗暑热的能力。增强机体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如果使用空调,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426℃,开启空调的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在白天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开上一段时间,而且要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交换,使室外新鲜空气进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早晚最好通过开窗通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又能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空调房间应避免吸烟等活动,以免加重空气污染。

大汗淋漓后不要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应该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液,更不要图一时痛快站在空调风口,尤其要避免空调直接吹向颈部,以免造成颈部血管痉挛缺血而引发头晕。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抗病能力,对预防空调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在空调环境中待的时间不要过长,及时外出活动并呼吸新鲜空气。

(三)     秋季起居养生

秋季的气候变化比较大,早秋偏湿热,中秋前后则燥,晚秋又偏向于寒凉,所以在起居上应该提高警惕,必须注意养生,可在睡觉之前去穿上较为宽松的棉袜,以避免着凉受寒。同时,也要经常挫双手以防止感冒。

1、      睡眠调节

秋季,可谓天高风劲,会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该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部朝向西方较好。深秋时节则气候较为寒冷,不适宜整天关窗或夜里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户通风,夜间露着头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以减少呼吸疾患。

2、      秋季穿衣

秋季穿衣,宜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所谓"秋冻",简单来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就会避免由于多穿衣服产生的身体发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损耗等情况,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此外,微微寒冷的刺激,还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度,同时增加皮肤的血液流量,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身体抗寒能力增强,十分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若是老人、小孩的话,由于其生理功能稍差,抵抗力偏弱,在进入深秋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了雨雪,那就不要再强行"秋冻"了,应当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及时、适时。

3、      节制房事

传统医学认为,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主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一点也对于中年人尤其重要。因为当人年过40 岁之后,阳气开始由旺盛逐渐变弱,到了老年时期则精力要更加衰退,这是自然的趋势。而如果能够善自珍摄,不去过分透支体力,着重注意养肾保精,则能延缓衰老,达到长寿的目的,所以中年人节欲十分必要。

秋天雨水减少,气候干燥,燥热容易犯肺。秋燥伤肺一般可以见到鼻干,口干,干咳少痰,咽喉疼痛,皮肤干燥等症状。故秋天我们应着重滋养肺脏。针对秋季肺部养生,这里推荐薄荷靓音茶,配方中含有桔梗宣肺利咽,甘草祛痰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薄荷芳香解表,是一款四季皆宜、药食同源的养生茶饮。


(四)     冬季起居养生

1、      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再活动。专家指出:在寒冷的冬季,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因为冬季昼短夜长,人们的起居也要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适量地延长睡眠时间,才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顺应 “肾主藏精”的生理状态。

2、      冷面温齿

Ø  冷面:用冷水洗脸。冷水是指水温20℃左右的水,可以直接用来洗脸。

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对大脑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冷水洗脸,还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缩,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扩张。一张一弛,既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增强了面部血管和皮肤的弹性,除能够预防疾病外,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Ø  温齿:用温水刷牙和漱口。温水是指水温35℃左右的水。

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

3、      热足强身

Ø  热足: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和洗脚。热水是指水温在4550℃的水。

足部位于肢体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除了白天要注意对脚的保暖外,每晚还应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消除疲劳并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