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每年1221-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这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有民间谚语:“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南方大部分这天则是吃汤圆,汤圆也称汤团,寓意着团圆圆满

一、    冬至节气特征与养生要领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侯:一侯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脱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一阳生,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达到极阴的状态,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天地之中阳气逐渐多了起来。《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据气象资料统计,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流南下,造成骤然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

“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经历而防止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要多样性,保证谷类、水果、肉类、蔬菜合理搭配,并且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另外在起居、运动等方面,我们也应顺应冬气,养护自身“闭藏”的功能,法于阴阳,顺天时而动,正确地运动和养生,即所谓天人合一。


二、    冬至节气养生方法

 

(一)     起居方面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在隆冬时节,我们应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这才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功能的法则。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二)     运动方面

冬至一阳生,蛰伏之阳和万物都开始有所萌动,我们也应法于阴阳,顺天时而动,正确的运动和养生,即所谓天人合一。每天早上多运动,培养人体阳气正气;午后则应该少运动,或者是非剧烈运动,少流汗才能养阴,阳气才能收藏。

祖国医学养生推崇的健康运动方式是非剧烈运动,出汗要小汗一身即可,如五禽戏,太极,气功等。

冬季如果室外寒风凛冽、冰雪铺地,大家不妨在室内练习和畅八式经络运动。这样既可疏通经络气血,达到运动养生的目的,又可避免室外路滑等危险因素。

和畅八式经络运动融合了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比如腰背疼痛,可能是肾经、膀胱经失调,可着重练习第三式【俯身下探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三)     饮食方面

适合冬至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1)      平补

平补的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常见有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2)      滋补

对于血虚的朋友,冬日进补宜选滋补类食物,这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蜇、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3)      温补

天寒地冻,特别对于体寒、体弱的朋友,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这些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冬至进补除了注意食物的选用外,还须注意烹制技法:滋补食品,宜清炖、清蒸或煨汤,口味清淡;温补食品,宜红烧或酱卤,口味浓重;平补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则以平和为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在这个封藏的季节,营养物质更易于吸收蕴藏,进而能对身体做出全面调整,治病强体效果更好。浓稠丝滑的膏方可以调理身体,使脏腑功能达到平衡,调整阴阳气血,提高机体抗病修复能力。

谁更适合食用膏方?

慢性病人、亚健康人群适合食用膏方进行调理。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在配制膏方时选择木糖醇作为辅料。

另外,针对都市男性和女性的冬季膏方调补,这里推荐大家两款膏方:琼养方-椴蜜桑椹膏娇养方-红糖姜枣膏

其中琼养方精选上等黑桑葚(药桑)可补肝肾、明目生津、补血祛风;椴树蜜含丰富的氨基酸、酶及酯类,具有补中益气、止咳润肠、解毒、助消化等功能;还能益气补肾、止痛解毒,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对便秘、失眠等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琼养方专门针对都市男性亚健康和体力透支问题,增强免疫、改善记忆、安神助眠、滋补生津、保肝护肾

娇养方精选古方红糖,其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功效;上等老姜性味辛温,散寒解表;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娇养方专门针对并解决都市女性亚健康和美丽失调问题,可畅通气血、健脾和胃、润肠通便、延缓衰老。

此二款膏方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家组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中医专家科研团队潜心研发,历经19道精细工艺,现代工艺高科技萃取,有效促进人体吸收。


(四)     精神方面

养生重点是养心。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冬天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打球等。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三、    冬至养生节气灸

冬至之时,大自然阴气已达极盛,阳气开始萌芽,此时我们人体应顺应自然界的阳生之气,适当补养阳气。艾灸可很好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在穴位上施以艾灸,就是把初生的阳气稳固下来,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能主虚劳百损,壮一身元阳。冬至艾灸推荐的穴位有:神阙穴、关元穴、涌泉穴。

(一)     神阙穴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如果可以坚持到立春,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二)     关元穴

【定位】位于下腹部,肚脐的正下方三寸处。

【功效】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艾灸此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良好功效,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男科、妇科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女性阴冷都可艾灸关元穴。

(三)     涌泉穴

【定位】位于足掌前掌弯曲的地方,在凹陷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功效】涌泉穴是肾经第一大要穴,长寿之穴,冬季经常艾灸此穴,可温补肾阳,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特别对于因肾阳不足导致的虚寒体质、手脚冰凉,更需灸涌泉!

注:理论上讲,经期不宜艾灸。尤其是月经量大的女性,经期禁止艾灸。但是对于由于寒引起的月经量少、月经期腹痛的女性,经期艾灸是一个特殊治疗时期,所以经期艾灸因人而异,需要的人好好把握哦。

针对节气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    冬至节气疾病预防

(一)     高血压

冬季是高血压病人需格外注意的季节。多数高血压病人在冬季的时候容易出现血压偏高的情况。因此每天首要注意定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引起血压升高。饮食要清淡少盐,多吃蔬果,保持大便通畅。

如有头晕目眩、手指发麻、动作不便、说话含糊不清的症状出现,应引起重视立刻就医,因为这通常是中风的前驱症状。

(二)     呼吸道疾病

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人们多数时间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习惯紧闭门窗,导致通风不足,长时间这样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特别容易在集体单位等办公场所爆发。

对于流行性感冒,在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的地方。老年人、体弱者可考虑注射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一旦有类流感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