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端庄美丽的林妹妹,从头到尾都愁眉不展,悲悲切切,一幅病态美女、让人可怜的模样,最终悲则气消,染上夺命肺痨”,一命呜呼,玉殒潇湘。所以,黛玉之死不是因为红颜薄命,而过于“悲忧”才是索她性命的“克星”。



一、    情志与疾病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在正常范围内,七情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但是,如果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怒、骤惊、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很快致病伤人;或七情持续时间太长、过久,也会伤人致病,如久悲、过于思虑、时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皆可积而成病。


《素问·举痛论》特别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极可伤人气机从而发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加明确地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血气形志》具体说明形志关系及形志过用与疾病发生的规律性联系: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形,指躯体。志,即情志。

二、    情志与疾病治疗

《黄帝内经》强调,治病要根据患者的神志状态来决定、选择治疗措施,否则,治之无功。《灵枢·本神》开篇即谓: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黄帝内经》多次提示人们: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以上旨在告诫人们:神气充盛,病易治,大病亦预后良好,若神气萎顿,病虽轻亦难治。


三、    情志与养生

中医养生重视“形神共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告诉人们: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保养神气,春使志生、夏使志无怒、秋使志安宁、冬使志若伏若匿,调节情志,勿使过度,否则伤害五脏,发生病变。


四、    情志调摄的方法

情志调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等情志调摄方法。

(一)     节制法

所谓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1)      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导致情志致病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即使遇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极情绪,使情绪反映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可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2)      宠辱不惊

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子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志刺激与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息息相关。任何过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细胞的战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

(二)     疏导法

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具体做法可采取下面几种方式。

1)      直接发泄

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妨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狂、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使用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决不可果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2)      疏导宣散

出现不良情绪时,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可以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缩小人际关系心里距离,是医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药。

(三)     转移法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其本质是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气机、精神内守的作用。转移法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升华超脱

所谓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也是排除不良情绪,保持稳定心理状态的一条重要保健方法。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海滨漫步散心,可驱除烦恼,产生豁达明朗的心境。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绮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可使精神愉快,气机舒畅,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2)      移情易性

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习惯。移情易性中医心理保健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灵活运用。

琴棋书画具有影响人的情感,转移情志,陶冶性情的作用。实践证明,情绪不佳时,听听适宜的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神振奋。可见,移情易性并不是压抑情感。如对愤怒者,要疏散其怒气;对悲痛者,要使其脱离产生悲痛的环境与气氛;对屈辱者,要增强其自尊心;对痴情思者,要冲淡其思念的缠绵;对有迷信观念者,要用科学知识消除其愚昧的偏见等等。


3)      运动移情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当自己的情绪苦闷、烦恼,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球、散步、爬山等活动,也可采用传统的运动健身法和太极拳、太极剑、导引保健功等,传统的体育运动锻炼主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因而能使形神舒畅,松静自然,心神安合,达到阴阳协调平衡,且有一种浩然之气充满天地之间之感,一切不良情绪随之而消。此外,还可以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在劳动中付出辛勤的汗水,促进血液循环,活跃了生命功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四)     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1)      五脏情志制约法

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五脏情志制约法是根据以偏救偏的原理,创立的以情胜情的独特方法。正如朱丹溪宗《内经》之旨指出: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此法唯贤者能之。后世不少医家对情志的调摄有时比药石祛疾还重视,而且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等,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畅遂情志。总之,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理论,在心理保健上是有特殊意义的。

2)阴阳情志制约法

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此亦即现代心理学所称的情感的两极性。七情引出的气机异常,具有两极倾向的特点。根据阴阳分类,人的多种多样的情感,皆可配合成对,例如,喜与悲、喜与怒、怒与恐、惊与思、怒与思、喜乐与忧愁、喜与恶、爱与恨等,性质彼此相反的情志,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晌也正好相反。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间,可以互相调节控制,使阴阳平衡。喜可胜悲,悲也可胜喜;喜可胜恐,恐也可胜喜;怒可胜恐,恐也可胜怒等。

针对情志调摄,这里推荐炎黄东方与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创作的乐药,包括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类型的乐药共计100首。配合乐络仪经络梳理电耳针共同使用,可在听乐药的同时进行耳穴按摩,可舒缓情绪、调理情志,对睡眠障碍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用户可下载“和畅依”APP,根据提示进行自助中医健康体检,系统会根据检测结果匹配最适宜您目前脏腑、经络功能状态的养生乐药,实现个性化的音乐调理!



本文源自:田主任皮肤问题中医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