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谈到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下面我们继续来谈谈。
六、导引与治未病
导引是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进行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和自我按摩,以防病保健的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它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导引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
它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身心松弛、意念集中和运用等锻炼方法,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力、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以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国三大古典导引术系统包括: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导引练习强调“三调”、“三练”,即:调身练“形”,调息练“气”,调心练“意”。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疗法的独特之处。
(一) 调身
是指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使身体的状态与练习导引术所要求的境界相应。
要求做到: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使得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符合生理体位和形态,进而使呼吸轻松,思想集中,为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调息
是指调整呼吸的方式、速度、节奏、强弱等,又称练气、调气、吐纳等,通过调控呼吸而孕育和引导内力。在自然平和的原则指导下,尽力做到呼吸深、长、细、匀。
在练习导引锻炼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呼吸的调整,选择和掌握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呼吸方法,尽可能多地摄取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机体的废气。
(三) 调心
是指调控心理状态的活动,也称炼神、炼己等,将意识活动从外向转为内向,改变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进入到一种“虚灵、宁静”的导引练功状态。
练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一部位、某一练功姿势、某一事物或某一词义上来。以致能安静地练功,不断地排出杂念,从而达到放松身体以及大脑的入静状态。
另外给大家介绍一项非常好的导引运动——和畅八式经络运动,此套运动融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
冬天到来,室外逐渐变冷多风,甚至会有冰雪,此时不适宜在室外进行锻炼,特别对于老年人,不妨在室内习练和畅八式进行经络运动保健。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如,针对腰背酸痛、便秘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可能是肺经、大肠经或任脉不通,可着重练习第二式【剑指后仰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七、药浴与治未病
药浴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取适当的中草药煎汤沐浴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药浴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全身浴(俗称“洗药水澡”)、坐浴、足浴、熏洗、烫洗等。
中医药浴主要有以下作用机理:
(一)药气循经,直达病所
药浴作用于肌肤腠理,药气通过腧穴行于经络,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发挥行气血,调阴阳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草木之性,浴取其气
药浴所用药物多为芳香走窜,辛散通阳,活血通络之品,此类药物气味俱厚,经煎煮及热水浸泡,药气极易逸出,从肌肤腠理进入人体,发挥通经络、行气血、开结行滞等多重功效。
(三)药浴并施,发汗驱邪
汗法是中医祛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热浴本身就出汗,药力相助,毛孔大开,则发汗更为透彻,邪随汗出,邪去正安,从而达到康复目标。
药浴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一种家常的防病保健的方法,比如每年的端午节,在陕南、四川一带人们会在节日当天采集各种草药,包括艾草、益母草、菖蒲等等,经过晾晒、阴干等简单处理后,储存起来,时不时可以为全家老小做药浴,这样可以祛除体内寒湿之邪,对风湿、感冒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八、音乐养生与治未病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五脏相音,可以意识”。认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对应着人体五脏,一个人脏腑的健康状况可以根据听他的声音进行判别。
(一)宫音
宫为长夏音,属土主化。正宫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调节脾胃升降,兼有保肺气、利肾水的作用。
Ø 用于养生保健,可调和脾胃,脾胃较弱者,长夏宜多听;用于练功,可平和气血,促进入静;
Ø 用于脑力劳动,可稳定心理,需深思熟虑,缜密思考时宜听用;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稳定性,对于需要发挥技巧的比赛项目,赛前过度紧张,心理不稳定者宜听用;
Ø 用于治疗疾病,适用于脾胃虚弱、升降紊乱,恶心呕吐、腹泻、饮食不化、脘腹胀满、消瘦乏力、神衰失眠、肺虚气短、小便短少等病症。
(二)商音
商为秋音,属金主收。正商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作用。
Ø 用于养生保健、肺气较虚者,秋季宜多 听;
Ø 用于练功,可促进聚气贮能;
Ø 用于脑力劳动,可宁心静脑,对于用脑过度、兴奋不已、不能自控者宜听用;
Ø 用于体育运动,可降低兴奋性,在运动后需放松并消除疲劳时宜听用;
Ø 用于治疗疾病,适用于肺气虚衰、气血耗散、自汗盗汗、咳嗽气喘、心烦易怒、头晕目眩等病症。
(三)角音
角为春音,属木主生。正角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疏脾、养胃的作用。
Ø 用于养生保健,可养肝畅气,肝不足者,春季宜多听;
Ø 用于练功,可促进 经脉的疏通;
Ø 用于脑力劳动,可提神醒脑,困倦而又必须继续工作时宜听用;
Ø 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兴奋性;赛前竞技状态较差时,边做准备活动边听用;
Ø 用于治疗,则可防治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气犯脾、胁胀胸闷、食欲不振、嗳气泛酸、腹痛泄泻、性欲低下、月经不调、胆小易惊、心情郁闷、精神不快、烦躁易怒等。
(四)徵音
徵为夏音,属火主长。正徵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提升、调节心脏功能、兼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Ø 用于养生保健,可养心阳、助心气,夏季宜多听;
Ø 用于练功,可促进气血运行;
Ø 用于脑力劳动,可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时宜听用;
Ø 用于体育运动,可激发斗志、提高兴奋性、准备活动后期至出场参赛前宜听用。
Ø 用于治疗,可防治心脾两虚、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头晕目眩、神疲力怯、神思恍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情绪低落、形寒肢冷等病症。
羽为冬音,属水主藏。正羽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兼有助肝阴制心火的功效。
Ø 用于养生保健,肾气较虚者,冬季宜多听;
Ø 用于练功,可促进贮能化精和丹田运气;
Ø 用于脑力劳动,可安神,对于大脑疲劳、气血上冲、头胀脑热、难以入眠者宜听用;
Ø 用于体育运动,可抑制兴奋,对于赛后休整、减少能量消耗、恢复体力时宜听用;
Ø 用于治疗疾病,适用于咳喘呕逆、虚火上炎、心烦失眠、夜寐多梦、腰酸腿软、性欲低下或阳痿早泄、肾不藏精或小便不利等病症。
九、穴位敷贴与治未病
穴位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治病法,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的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具有消瘀散结、温经通络之功效。其中,“三九贴”与“三伏贴”是穴位敷贴疗法中的典型代表:
(一) 三九贴
三九贴是在冬季三九天及其前后,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制作成膏药,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刺激经络穴位,鼓舞人体的阳气,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九贴”主要针对以下几种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2、儿科疾病:小儿咳嗽、哮喘、厌食、遗尿、易感冒等。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型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厌食等。
4、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寒性或虚寒性妇科疾病等
5、骨伤科疾病:颈肩腰腿痛、肩周炎、膝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
6、体质虚弱及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四肢冰冷畏寒) 、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二) 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是指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辛温祛寒的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上,用以防治秋冬易于发作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即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冬病”指在冬季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如关节疼痛、哮喘、气管炎等,阳虚体质的人容易患有“冬病”。而夏季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也是一年当中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这时候用穴位贴敷法来补充阳气,可纠正阳虚体质,数月后冬天来临时“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可以得到明显减轻。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以下病证:
1、儿童虚寒体质:容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孩子、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孩子,也适用于平时怕冷、怕风、阳虚为主的孩子。
2、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等。但必须符合第一条虚寒体质症状。
3、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4、成人疼痛痹症:风湿性关节炎、月子病(受寒引起的腰酸背痛)等。
十、刮痧保健与治未病
刮痧是指采用刮痧板作用于皮肤局部,使体内的热、湿邪等以出痧的形式透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刮痧的操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器具,一般选用牛角板,表面应光滑,避免刮伤皮肤。其次是选择适合刮痧的部位,刮痧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的,一般选择局部穴位或者肌肉较为丰厚的部位沿着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操作。刮痧疗法具有以下养生保健的功效:
(一)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 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 舒筋通络
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