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北方由于有暖气,尽管室外冰天雪地,可室内却是暖意融融,而在南方地区,冬天既潮湿又寒冷,即使待在家里手脚也很容易起冻疮。在北方地区,凡是遇到下雪天,很多人都有赏雪、踏雪和堆雪人的习惯。说到踏雪,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就有恋雪情节,不仅写出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著名诗句,而且这位举世公认的伟人还有踏雪的爱好。

一、    大雪节气特征与养生要领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大自然正式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时候,这时天气干燥、湿度较低。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大自然需要雪的滋养,人也一样,我们的身体在这个时期需要储备来年生发的能量。大雪节气养生重点是保护呼吸道和胃肠,保暖祛寒,养阴护阳。


二、    大雪节气养生方法

大雪节气养生要根据自然规律,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情绪、起居、运动、饮食的调养。


(一)     起居方面

1)      保暖护阳气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2)      早睡晚起

大雪时节,起居调养宜早睡晚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人们最佳的作息时间应是晚上十点至第二天早上六点,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础上微调而已。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3)      注意通风

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虚弱、患病的人夜晚要特别注意。


(二)     运动方面

大雪节气天气寒冷,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服,待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外套。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外衣,避免受凉。

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再脱去外衣,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后,换上干燥衣物。

锻炼时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另外给大家介绍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和畅八式经络运动,此套运动融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

冬天到来,室外逐渐变冷多风,甚至会有冰雪,此时不适宜在室外进行锻炼,特别对于老年人,不妨在室内习练和畅八式进行经络运动保健。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如,针对腰背酸痛、便秘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可能是肺经、大肠经或任脉不通,可着重练习第二式【剑指后仰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三)     饮食方面

大雪时节要注意不吃凉性食物、忌食辛辣香燥的食物、饮食不宜过咸。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天越冷越要多喝水

多喝水有利于氧气的供给,呼吸顺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因此,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体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另外,冬季以饮温热水为宜,坚持在起床后和临睡前喝杯白开水。

2)      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

大雪时节宜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且能润肺生津。

3)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研究显示,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性。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代表性的有鲜枣、猕猴桃、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柑橘、柠檬等水果中也富含维生素C

4)      多吃苦味解热去火

不少人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易导致肺火、胃火等内火旺盛。为此,可多吃萝卜、梨等具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的食物。“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物质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消除疲劳的作用。在大雪时节,可选择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

5)      喝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感冒时也建议多喝热粥,因为喝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能够有效促进感冒的治愈。此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在这个封藏的季节,营养物质更易于吸收蕴藏,进而能对身体做出全面调整,治病强体效果更好。浓稠丝滑的膏方可以调理身体,使脏腑功能达到平衡,调整阴阳气血,提高机体抗病修复能力。

谁更适合食用膏方?

慢性病人、亚健康人群适合食用膏方进行调理。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在配制膏方时选择木糖醇作为辅料。


另外,针对都市男性和女性冬季的膏方调补,这里推荐大家两款膏方:琼养方-椴蜜桑椹膏娇养方-红糖姜枣膏

其中琼养方的配方中,精选上等黑桑葚(药桑)可补肝肾、明目生津、补血祛风;椴树蜜含丰富的氨基酸、酶及酯类,具有补中益气、止咳润肠、解毒、助消化等功能;还能益气补肾、止痛解毒,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对便秘、失眠等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琼养方专门针对都市男性亚健康和体力透支问题,增强免疫、改善记忆、安神助眠、滋补生津、保肝护肾


娇养方的配方中,精选古方红糖,其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功效;上等老姜性味辛温,散寒解表;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娇养方专门针对并解决都市女性亚健康和美丽失调问题,可畅通气血、健脾和胃、润肠通便、延缓衰老。


此二款膏方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家组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中医专家科研团队潜心研发,历经19道精细工艺,现代工艺高科技萃取,有效促进人体吸收。


(四)     精神方面

1)      以静养为主

冬季在情志方面要以静养为主,保持心境清静,宁神定志,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修养,做到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精神畅达。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多做一些休闲娱乐,以振奋精神。

2)      延长光照时间

因为冬季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3)      保持平和心态

冬季处在岁末年初,俗话说“年关难过”,这可能是一年中变故最大的时节,此时工作、生活中有不少烦心事要处理,压力随之而来,心态也会变得不稳定,不妨试着多交交朋友,多去沟通,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悦人悦己。

三、    大雪养生节气灸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大雪时节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正是流感易发时节,此时节进行艾灸养生可很好地补充阳气,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

大雪节气灸推荐的温补避寒、固护肾阳的穴位有大椎穴、足三里、三阴交


(一)     大椎

【定位】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之功效。配合足三里艾灸可防治白细胞的减少。艾灸大椎穴对感冒、肺炎、肩背痛等疾病也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二)     足三里

【定位】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艾灸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调气血、补虚弱等功效,还可以调整消化系统,尤其是患有肠胃疾病的人可以经常艾灸足三里,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此外对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也是有效果的。

(三)     三阴交

【定位】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艾灸三阴交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养血安神、消肿除湿的功效。对很多妇科、男科、消化系统的疾病都有较好的调理效果,如男性的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妇女的月经失调、不孕、痛经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等,

针对节气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    大雪节气疾病预防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人体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这时,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变得十分必要。


(一)     防中风

预防要点:稳定血压。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

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二)     防心脏病

预防要点:防寒保暖。

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三)     防消化道溃疡

预防要点:温胃暖脾。

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

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