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提出: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生活条件及饮食、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


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了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等九种临床体质分型设计。

这次文章的主题是气虚质,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看到别人显得疲惫不堪,很没有精神,就会随口说一句“你是不是气虚啊”,你说对了,这就是气虚,但气虚的人并不代表就是气虚体质。气虚只是中医的一个证型,可能你这段时间生病或者太累了,也会出现气虚的症状,等病好了或者休息一段时间,这个“气虚”的状态就没有了。


而我们所说的气虚体质,是人体气的功能长期低下的一种状态,像不爱说话,容易疲乏、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等。平时讲话声音低弱,老是感觉气不够用,容易出汗...这些症状都是气虚体质的表现。也就是说,气虚体质是一个人长期“气”不足的状态


一、    气虚体质的常见表现

(一)     易感冒

气的存在除了要温暖人的皮肤,还要温暖五脏六腑,它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如果气不足了,风邪就容易侵袭机体,人就容易感冒。

(二)     性格内向不爱动

有些人看起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爱动,为什么?因为气不足。本来气就弱了,身体就会选择保持安静的待着。气虚体质的人总是没精打采的,气短懒言,特别容易累。

(三)     稍微运动就出汗

气虚体质的人稍微一活动,汗就出来了,而且温度不高,也就有点冷汗的意思,为什么出冷汗?我们的机体表面分布着卫气,气不足,就不能很好的保护我们皮肤或肌肉的纹理,津液就变成汗液往外跑了。

(四)     舌大而且有齿痕

气虚的人舌头很大,且没什么血色,仔细看还有齿痕。这种齿痕是由于舌头大跟牙齿紧密接触到了一起。

二、    气虚体质的成因

(一)     先天因素

气虚体质的形成,大多数都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造成的。先天禀赋又受父母的体质及孕妈在怀孕阶段的体质状况等因素影响,若父母的体质虚弱或者孕妈在怀孕阶段没有很好地补充营养,就有可能造成孩子中气不足,孩子出生后就会出现气虚的体质。


(二)     后天因素

久病、过劳、安逸,也会“耗”掉元气,同样,过于安逸也会伤气。比如有的人喜欢在床上躺着看电视、看书,或者什么都不想干,总喜欢躺着享受安逸的生活。而人不动,气的活动就受到了限制,影响到脾的健运,进而影响人体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脾化生精气的功能失常,进而调控气机升降的功能不足,长此以往就使人体出现气虚的症状。


三、    气虚体质人群易患疾病

气的不足常体现在懒言少语、疲乏神倦、肌肉松软、情绪不稳定、善惊易恐等。外貌可见面色萎黄或淡白、易出汗、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步态缓慢,会有头晕、健忘、自汗、乏力、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心悸、嗜睡、气短、胸闷、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睡时流涎、目露白睛、出血不易止等症状特点。这都是由于气的不足致使全身各脏腑的机能减弱,达不到正常生理要求。


(一)     心气虚

心气虚损会导致早搏、脉律不齐、精神委靡、胸闷自汗,尤其是在劳累后加重症状表现,甚至易得心肌炎、冠心病以及一些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类疾病。 


(二)     肺气虚

肺气虚会有哮喘、咳嗽无力、声低懒言、呼吸急促、痰涎清稀、肺叶痿弱不用、肺活量低下、自汗畏风、反复感冒等症状。


(三)     脾胃气虚

脾胃气虚会引起多种消化类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泄泻,也可能有脏器脱垂、眼睑下垂、虚劳,或有出血不易止血、伤口不易愈合、紫癜等情况出现,病人可以出现有消瘦或者肥胖的体型。


(四)     肾气虚

肾气虚会有小儿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夜尿频多、余沥不尽、耳鸣失聪、下肢水肿、腰酸腿痛、妇女月经淋漓不尽,及孕妇胎动不安、滑胎、小产等疾病。


四、    气虚体质养生方法

针对气虚体质总的调理方略为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一)     饮食调养

v 气虚体质的人应常食益气健脾、甘温补气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大枣、香菇等,这些食物均有养胃气的功效。

v 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等。

v 肉食可选择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等,也有补气、键脾胃的功效


也可通过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食用一些甘温补气之品进行气虚质的调养,如:

v 人参、党参、白扁豆等中药材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可以和其他食物搭配做成药膳进行食用。

v 心气虚——人参茶、代参膏。

v 脾气虚——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v 肺气虚——补肺汤。

v 肾气虚——肾气丸。


针对气虚体质的调理,下面推荐大家这款平和源体质调理食品——“气轩山药茯苓固体饮料”,它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成果。


该款饮品根据中医“辨体施膳”的原理,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专门针对气虚体质特征、利用药食同源天然植物之偏性纠正体质之偏,使偏颇归于平和,使平和巩固提升,从而预防易患疾病发生、发展,维护和提高健康。已通过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中医方剂和中药学等专业领域专家组的论证。

其配方包括山药、茯苓、玉竹、白扁豆、大枣、龙眼肉、百合、橘皮。其中玉竹、百合养阴润肺;山药、茯苓、扁豆健脾益肺补肾;龙眼肉补益心脾;橘皮行气化滞。以上配方有较好的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长期食用对气虚体质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二)     运动锻炼

气虚体质的人在体育锻炼上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适合散步、慢跑及舞蹈等运动,运动量以开始运动时较小,以后逐渐加大为目标。也适宜练八段锦、五禽戏、养生太极拳等中医养生功。

另外给大家介绍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和畅八式经络运动,此套运动融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

冬天到来,室外逐渐变冷多风,甚至会冰雪路滑,此时就在室内习练和畅八式进行经络运动保健是很好的选择。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如,对于久坐一族常出现的腰背酸痛、便秘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可能是肺经、大肠经或任脉不通,可着重练习第二式【剑指后仰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里建议配合使用和畅经络运动器进行和畅八式的习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该器械采用了五档斜面角度设计,可有效激发足三阴三阳交汇处能量,结合动作及腰胯、双膝的运动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适用于老年人、青少年、慢病患者等人群。用户可循序渐进选择运动档位。档位越高,证明经络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

(三)     生活起居

气虚体质者御寒能力差,在生活起居上尤其应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适当调整。


1)      顺应四时、规律作息

一年之中,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夏天白昼长,冬天黑夜长,日照时间的长短与自然界阳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规律。顺应四时养生,从作息规律来讲,春夏宜晚睡早起而养阳,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而养阴,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长期作息失度,起居无常,会加重气虚状态,使人精神萎靡,目光无神,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

2)      调整生活习惯

气虚体质者御寒能力差,在生活起居上尤其应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适当调整。春季气候变化较大,乍暖还寒,人体的皮肤随着气温的升高变得较为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宜“捂”,特别是气虚体质者,减脱冬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夏日炎热,皮肤毛孔张开,风寒湿邪容易侵入,睡觉时不宜用扇类送风,更不宜贪凉露宿,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也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防止患夏季感冒。秋季由热转凉,初秋时节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深秋时节,寒气加重,应及时增加衣服冬季不要随意扰动阳气,不适宜每天长时间泡澡或蒸桑拿等,日出而作,节制房事,养肾保精,固护元气。

3)      居室环境有讲究

在家居环境方面,尽量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选择向阳避阴、通风良好、干燥凉爽的居住环境。卧室应选择在向阳的房间,保持居室经常通风换气。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既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也可以调节空气湿度,使人保持头脑清醒,身体舒适。

4)      劳逸结合有讲究

合理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有利于补肺气、健脾气和养肾气,对于少气懒动的气虚体质者而言,倡导尽量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多动脑、多活动。但是,气虚者体力较弱,神形容易疲劳,更需要劳逸结合,比如,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过于劳累:避免太冷或太热的时候开展户外运动,在暑湿较重的盛夏、天气寒冷的冬季、气温较冷的早晚和烈日当空的正午,都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不进行户外活动。


(四)     精神情志

气虚体质者大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而不喜欢冒险。气虚质者不宜过思过悲,应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精神情志方面,应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不可过度劳神,避免过度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提升自信心和精气神。


最后,我们怎样才能快捷地获知自己属于哪种体质类型呢?这里推荐大家“和畅依”APP您只需要下载和畅依APP即可自助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此外还有脏腑经络功能状态辨识、评估,中医证型、病位、病性评估等


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运用“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等理论,针对不同体质结果,炎黄东方研发了相应的体质调理饮品,它能调理与改善体质偏颇,使偏颇归于平和,使平和巩固提升,从而预防易患疾病发生、发展,维护和提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