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dysmenorrhea)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一、中医对痛经的解释
中医学认为,痛经属“经行腹痛”范畴,病因是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并与自身体质、经期、以往痛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同时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冲为太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为任脉,为“阴脉之海”调理阴经气血),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不通则痛”可因经期贪凉饮冷,平日喜食生冷,或冒雨涉水、久居寒凉湿地,致寒凝胞脉、气血凝滞;或因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湿热之邪侵袭,与血相燔,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运行受阻,胞宫精血流通不畅而造成痛经。

“不荣则痛”则由自身气血不足,胞宫失于濡养,或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胃虚弱、多次流产、久病气血亏虚等造成,当行经时,气血更加亏虚,胞脉失养而出现痛经。


二、中医便秘的辨证论治

任主血海,冲主胞胎,脾胃运化正常,气血充盈,则月经如期而致,气血亏虚,胞络失养,则月经不调,痛经。当以健运脾胃,养血通络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气滞血瘀型

主要表现为患者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不愿按压,或伴有乳胁胀痛,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血块下出后疼痛减轻,四肢欠温,大便不实。

 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可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中成药可选用元胡止痛片、调经丸,得生丸、复方益母口服液、痛经口服液。此外,云南白药类、复方丹参类、速效救心丸类也可选用。

 

2、寒湿凝滞型

 主要表现为患者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症。

 当以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中成药可选用痛经丸、艾附暖宫丸、养血调经膏

3、气血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患者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量少而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当以益气养血,养胞止痛为治,可选用圣俞汤加减。

 中成药可选用妇康片、妇康宁片、黄芪精口服液、八珍口服液、黄芪精颗粒。

 

4、肝肾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经后小腹隐痛,经来色淡量少,腰脊酸楚,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当以调补肝肾为治,可选用调肝汤加减。

 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或妇科白凤口服液、妇科宁坤丸,或乌鸡白凤丸。

三、痛经的中医防控办法

为了与痛经作斗争,止疼片、暖宫贴、热水袋、红糖水、热姜茶……各种方法,都不能阻止!但是,你知道吗,中医穴位按揉也是可以缓解痛经的,而且效果不错!

1、子宫穴

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手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2、三阴交穴

作用:交通心肾,引火下行,对妇科疾病疼痛具有缓解作用。

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血海穴

作用:引血归经,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手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测的隆起处。)


4、太冲穴

作用:疏肝止痛。

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位于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


针对家用艾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四、痛经的自我调护

痛经的女性,平时也要注意补气养血、滋补肝肾。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可以说补益脾胃,就是补益气血。重视痛经自我调护,有利女性身心健康。自我调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摄情志

精神、神经因素可引起或加剧痛经,因此女子在经前期和经期都应调摄情志,减少对痛经的恐惧。中医认为,心情忧郁,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也可引起或加剧痛经。

 

2、加强锻炼

有痛经史的患者,当月经将临或已经来临时,喜欢整天躺在床上以减轻疼痛,这样反可使痛经加剧。因此,有痛经史者在经期来临之前或已来临时应加强运动,适度的运动可增强体质,增加对痛经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经血排出而使疼痛减轻,但运动时不可太剧烈。

3、注意卫生

月经期是个体对外界防御能力较差的一个时期,所以必须要做到讲究卫生,勤换卫生垫,注意多用温热水擦洗外阴,以保持外阴部清洁,因利于工作,必须做到一天擦洗两次,经期切忌不可坐浴、盆浴,不要乱用药物擦洗。

 

4、调理饮食

经期因失血增多,体质亏虚,可适当吃一些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像乌鸡汤、红枣莲子汤、猪蹄等之类,要适当调节,也要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如白菜、萝卜等,切记经期不食冰冻食物及未经高温加工的生食物,如生黄瓜、生西红柿之类的,尽量多吃熟食。


这里推荐三种针对痛经的调理食材

Ø  山楂

被视为“长寿食品”,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老年人常吃山楂制品可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骼和血液中钙的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性微温,味酸、甘。

  : 脾、胃、肝经。

  : 消中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胸痹心痛,高脂血症。

Ø  大枣

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栗、桃、李、杏、枣)之一。其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具有补血养颜治疗失眠之功效。

  : 性温,味甘。

  : 心、脾经。

  :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Ø  韭菜

韭菜又名韭白、壮阳草、起阳草、草钟乳等。颜色深绿,以早春的韭菜最鲜嫩可口,自古就有“春菜第一美食”“蔬菜之荤”的美誉。有温肾助阳、益肝健胃、行气活血、润肠通便、降低血脂等作用。

  : 性温,味甘、辛。

  : 肝、胃、肾经。

  : 温中开胃,补虚益阳,行气活血。注意事项:常食损目;不宜与蜂蜜、白酒、牛肉同食。


此外,新近研究表明,痛经与体内缺镁有关,因此在经前或经期适量选食一些镁含量高的食物,如扁豆、碗豆、玉米、黄豆、苹果、蛋黄、海带等,可增加体内镁含量,减缓或预防痛经的发生。



5、注重食疗

中医饮食疗法对痛经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根据个人饮食喜好及生活习惯选择,如东汉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虚寒痛经疗效甚佳,其它如当归炖鸡、参芪鸡汤、鸡汁粥、红花鸡蛋汤、阿胶鸡蛋汤、山楂肉片、益母草蛋等也可选用。

这里推荐一款针对女性生理特点研发的饮品,它具有温经以散寒邪,滋润以安躁动的作用----娇养方—红糖姜枣膏”,精选上等母姜、红枣等,经过19道精细工艺萃取与提炼成膏方,专门针对并解决女性亚健康和美丽失调问题,解决畅通气血、健脾和胃、润肠通便、延缓衰老等健康问题。



6、禁忌生水

在经期尽量避免游泳及触及过冷的水,最好用温热水洗浴及洗衣,夏天切记不要用冷水冲凉、洗头,还要忌雨淋,无论大雨小雨都要注意打伞。

 

7、温水足浴

取温水1桶,将双足置于温水中足浴,每日12次。每日用温水足浴,可局部保温,防止寒湿之邪由足入里,从而有效地防止痛经。或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也有预防作用。

 

8、适时热敷

痛经发生时,局部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中装入热水后热敷,至疼痛缓解为上,或者将红花油涂搽于下腹部或肚处后,再行热敷。

也可将食盐、小茴香、生姜炒热后下腹部热敷,或取中药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丹皮、木通、当归、川芎、木香、香附、小茴香、蒲公英得等量,研为细末,加米醋少许,装于布袋中,放锅中蒸热,置于小腹部,可再放热水袋助热,每次温熨2030分钟,每日12次,连续35天。


9、使用中药:许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中成药内服、外用对痛经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