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难下,或粪质不干但排便困难。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更是老年人多见的症状,我国约有1/5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中医对便秘的解释

便秘临床常伴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医记载《读医随笔·方药类》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扁鹊心书·便秘》载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 ;《名医杂著》载“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

 

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1、脾与胃

 

脾胃同居中焦,脾属阴土,胃为阳土,二者一阴一阳,一运一纳,一升一降,有机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腐熟及排泄过程。

薛生白指出“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咳,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秘。”

 

脾阴虚是便秘的主要根源。

 

脾乃诸阴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的源泉。脾阴可滋养五脏,五脏之津液亦通于脾,故脾阴亏虚与肠道津亏互为影响。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脾胃阴阳燥湿相济,若脾湿太过,伤阴,则导致脾运胃纳失常。

 

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故而出现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脾胃失调症状。

 

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若脾气不足,清气不升,精微不布,则胃津亏虚,肠道干涸,以致燥屎内留而便结难下。

 

2、肺与大肠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既有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又有生理上互相协调。《血证论》载“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可见肺之实热、阴虚、宣肃失职均可引起便秘的发生

肺气肃降正常,则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肃降顺畅而呼吸匀调。两者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

 

若肺气失于肃降,津液不能下达,或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可见大便困难或秘结; 若大肠实热便秘,腑气不通,可影响肺气肃降而咳喘胸满。

 

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均可从肺论治。

 

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因此便秘时治肺即肠病治肺。

 

3、肾与大肠

 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作用。《景岳全书》载“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

 

因年老体衰,肾阴亏虚,而致阴虚肠躁,阴损极阳,导致肾气亏虚,不能润养,日久则大便干结,肾气亏虚无力推动致大便难解。

肾主二窍司二阴,又主五液,故津液盛则二便调和,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 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结。

 

肾脏“关门不约”,影响脾胃及大肠的功能,脾胃升降失司,使胃气上逆,从而出现酸腐、喛气、胃痛、腹胀、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大肠传导失司,或出现气化无权的阳虚便秘,或为津枯热结、无水行舟的阴虚便秘。

 

4、肝与大肠

 《医经精义·脏腑通治》载:“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为主。”

 

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血液充盈肠道,肠道濡润,糟粕顺利排出;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转,气机升降有序,在气机的推导下肠道糟粕排出。在经络循行上魄门为肝经的循行之所。

 

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促进脾胃的健运功能;若肝之疏泄失常,则胆汁分泌和排泄不利,进而影响脾胃的升清和降浊功能,出现运化水谷精微失利,继而引起大便秘结的病机变化。

 

因此,肝阴亏虚,疏泄功能异常,气机升降无序,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而出现便秘。



因此,阴阳气血不足均能造成排便困难。


、中医便秘的辨证论治

1、热积(实证)

平时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均可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需泻热通便。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赤,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


临床治疗实证热积,不能偏执泻火通便,以免损伤气阴,须兼顾健脾和中,益气养阴固本,攻补兼施。


施治原则:泄热导滞,润肠通便,益气养阴。

处方:麻子仁丸、舒秘胶囊、一清胶囊(片)、黄连上清丸。

2、气滞(实证)

思虑过度,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而导致便秘,需要顺气通便。

症状:排便不爽,腹胀,肠鸣,胸胁满闷,呃逆或矢气频,舌暗红、苔薄,脉弦。


气滞的发生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郁结、肺失肃降等常有关。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宜开降肺气,解郁宣肺。


施治原则: 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

处方:四磨汤口服液、木香顺气丸、沉香化滞丸。


3、寒积(实证)

过食生冷,或外感寒邪,寒气凝滞胃肠,需要散寒通便。

症状:大便艰涩,腹中拘急冷痛,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施治原则:温里散寒,通便止痛。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故宜温补先后天之阳,推动阳气以疏利大便。

处方:温脾汤、苁蓉通便口服液。

4、气虚 (虚证)

很多患者久病卧床,久卧则伤气,需要补气通便。

症状:排便无力,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乏力懒言,食欲不振,舌淡红、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施治原则:益气润肠,通便活血。气虚则血凝,气虚则无力,故宜益气活血,润肠通便。

处方:黄芪汤加减。补中益气丸。


5、血虚 (虚证)

妇女产后血虚,需要补血养血通便。

症状: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面色少华,头晕心慌,口唇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治原则:养血润燥通便。

处方:润肠丸加减。

6、阳虚 (虚证)

老年人因为肾阳虚,需要温补肾阳,润肠通便。

症状: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施治原则:温里散寒,通便止痛。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故宜温补先后天之阳,推动阳气以疏利大便。

处方:济川煎加减。


7、阴虚 (虚证)

事实上临床最常见的便秘原因是阴虚津液亏损,导致津枯肠燥,大便不通。治疗就需要“增液行舟”,增液是指养阴增液,行舟就是指通便。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口干欲饮,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心烦失眠,舌质红苔少,脉细。


施治原则:滋阴润肠,滋阴补液,增液行舟。

处方:增液汤:地黄、玄参、麦冬各9克,煎汤代茶,每天服用。五仁丸、六味地黄丸。

三、便秘的中医防控办法

1、穴位疗法

可选择艾灸、按摩、敷贴等办法对应相应虚实症状进行调理


虚证便秘及实证便秘皆可选用神阙穴,此外可根据证候不同选用相应的背部俞穴。

 

实证便秘可选膈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等; 虚证便秘可选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关元俞等。

针对家用艾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2、膳食调理

Ø  多食用粗粮

粗粮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缩短大便在肠道内的停滞时间,使其尽快排出体外。

Ø  多喝水

及时解决便秘的正确喝水方法是喝水,将不低于500毫升的水一次性快速喝完,能迅速提高肠道蠕动速度,促进排便。

Ø  多食蔬菜和水果

多吃桃、杏 、苹果、西瓜、玉米、桔子等水果以及芹菜、菠菜、卷叶菜、蓬蒿、油麦等蔬菜,适当摄入豆类,食物不要过于精细。冬天如果饮酒或食用辛热之物以及牛肉、羊肉后,容易出现便秘,可以适当吃点萝卜。


3、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一般来说,养成清晨排便的习惯较好。 如果无法保证清晨准时排便,就在前一天晚饭后加以酝酿,可以在餐后20分钟吃个梨,梨富含维生素和钾,可起到清洁肠道、净化肾脏、促进营养吸收,加快“垃圾”顺利排出。每天早晨采取蹲便式排便,逐步酝酿便意,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