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百病消。”这是中医传统养生的经典,疏通经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健养生、治未病!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足三阴经,今天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足三阳经及其疏通的方法。


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属表。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面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终止于足趾背侧端。古人云“人之有足,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 足三阳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作为经络循行关键区域之一的足部,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尤其重要。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1. 足阳明胃经


  1. 经脉分布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胸腹、下肢外侧前缘及第2趾和大趾,循行45穴位,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厉兑。其中有11个穴位在头面颈部,19个穴位在胸腹部,其余15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前外侧和足部。

 

  1. 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的承泣穴,沿目正视瞳孔直下向下沿线循行,经过了眶下孔(四白),鼻翼外侧(巨髎),口角旁(地仓),沿腮下部(大迎)向后循行过下颌角前方咬肌最高隆起处(颊车),向上行于耳前颧弓下缘(下关),再上行至额角(头维)。

 

  1. 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胃经不通可以出现胃痛、胃胀、痞满、呕吐、呃逆、嗳气、腹泻、便秘等症状,多因肝气不舒、气滞不通或饮食积滞所致,对此建议根据病因,对症处理。

 

  1. 胃经腧穴预防和主治的病证

阳明胃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主要有:

  1. 胃肠道疾病

小儿腹泻、胃胀、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痉挛、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泄泻、痢疾、胃肠蠕动过慢。

 

  1. 头面疾患

痤疮、黄褐斑、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咽炎。

 

  1. 其他

中风偏瘫后遗症、慢性阑尾炎、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病。

 

常用腧穴:

1)足三里

定位: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应用: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2)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应用:常用于治疗膝痛,下肢麻痹,脚气。

 

3)解溪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应用:常用于治疗腹胀、便秘,头痛眩晕,下肢麻痹。

 

4)天枢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应用:大肠的募穴,常用于治疗便秘、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恶心。

 

5)厉兑

定位: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根角侧后方0.1寸。

应用:可有效缓解、治疗呕吐症状,长期按摩此穴有清胃安神、通调气血的应用。

 

6)内庭

定位: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

应用:具有清胃泻火、通经理气的作用,是治疗胃火炽盛所致病证之要穴,临床以泻法为常用。

 

  1. 胃经养生方法

  1. 运动调理

这里推荐大家重点习练和畅八式经络运动2次(每次约15分钟),并重复第六式俯身下探加强式3遍,有助于疏通胃经并提胃经的功能状态,尤以上午7:00-9:00(辰时)练习最佳 。

 

  1. 艾灸

足阳明胃经艾灸的重要穴位有足三里(可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长期艾灸此穴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犊鼻(治疗膝痛和下肢麻痹效果较好),天枢(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泻)。

  1. 推拿

可在双腿的外侧前缘(足阳明胃经)使用推拿手法,顺经络循行方向进行适度的敲打和按摩,并配合点按循经穴位,经常这样可有效地疏通胃经。

 

  1. 刮痧

    针对胃经的失调问题,可顺着胃经循行方向在双腿的外侧前缘使用刮痧板进行调理,并着重刮拭胃经上的一些重要穴位,如丰隆、足三里、梁丘等穴,可较好地疏通胃经。

     

  1. 足太阳膀胱经


  1. 经脉分布

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腰背、下肢外侧后缘及足小趾,循行67个穴位,首穴为睛明,末穴为至阴。其中有10个穴位在头项部,39个穴位在腰背部,其余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外侧部。

 

  1. 经脉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1. 膀胱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主导着身体的很多功能,并且影响着身体的神经系统。该经不通的病症表现为尿液减少、小便不利、遗尿,头晕、后背疼痛、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少腹胀满等。

 

  1. 膀胱经腧穴预防和主治的病症

膀胱经预防和主治以下几个方面的病证: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

其他:失眠、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腰骨痛。

 

穴位分布:


常用穴位:

  1.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

应用:治疗腰背痛要穴,排毒的出口,需弯曲腿部点按。

 

  1. 承扶

定位:在大腿后侧,臀下横纹正中。

应用:祛湿补气 ,缓解腰痛、痔疮。 

 

  1. 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三角形凹陷处。

应用:治疗腰腿痛,痔疮。

 

  1. 昆仑

定位:外踝后侧凹陷。

应用: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1. 大杼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应用:常用于治疗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1. 风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

应用:疏风清热,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1. 膀胱经养生方法

  1. 运动调理

这里推荐大家重点习练和畅八式经络运动2次(每次约15分钟),并重复第三式——俯身下探式3遍,有助于疏通膀胱经并提升此经的功能状态,尤以下午3:00-5:00(申时)练习最佳 。

 

艾灸

膀胱经艾灸的重要穴位有:委中(对腰背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承扶(可祛湿补气 ,缓解腰痛、痔疮),昆仑(可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气海俞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

 

  1. 推拿按摩

针对膀胱经不通,可在腿部外侧后缘使用推拿的手法进行调理,可很好的疏通膀胱经。

 

  1. 刮痧

可顺着膀胱经循行方向在腿部外侧后缘进行刮痧,并着重刮拭膀胱经上的一些重点穴位,如承山、委中等,这样可很好地疏通膀胱经气血。

 

  1. 足少阳胆经


  1. 经脉分布

足少阳胆经分布于人体头侧面、胸腹侧面、下肢外侧中部及第4,循行45个穴位,首穴为瞳子髎,末穴为足窍阴。

 

  1. 经脉循行

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 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肋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指甲后(大敦穴),交与足厥阴肝经

 

  1. 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胆经不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症状:

1、头发出现问题:如果我们的胆经不通,那么头发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两个表现就是头发出油和白发。因为胆经堵塞会导致我们身体内的胆汁分泌量变少,在我们每天摄入的油脂量却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身体内的胆汁就无法完全分解油脂,这就会使我们的头发变得油腻。如果胆经不通还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能量不充足的问题,这就会引起我们的头发长出白发。

 

2面部斑点胆经不通还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内囤积大量的毒素,久而久之,我们的面部就会生出斑点。不过,因为经络不通引起的斑点多围绕在经络附近,所以胆经不通的人多会在眼角的部位长出斑点。

 

3、经络沿线不适:当我们的胆经出现於堵时,这条经络及周围的正常循环就会受到影响,那么我们的胆经的沿线及附近就会出现疼痛和发冷等不适感。目前,大多数胆经不通患者的疼痛感主要出现在头部,腿部,肋下,脚踝,足部等位置,也有个别患者会出现其他部位疼痛的现象。

 

4、疾病:肝经不通还会引起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高血压口腔溃疡和乳腺疾病。

 

  1. 胆经腧穴预防和主治的病症

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主治头、耳目、胁肋、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穴位分布:


常用腧穴:

  1. 童子缭

定位:在鱼尾纹旁边。

应用: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1. 风池

定位:在发际边凹陷处。

应用: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

 

  1. 肩井

定位: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

应用: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1. 带脉

定位: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

应用: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1. 风市

定位: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

应用: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1. 阳凌泉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应用: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1. 胆经养生方法

  1. 运动调理

这里推荐大家重点习练和畅八式经络运动2次(每次约15分钟),并重复第五式——体侧弯腰式及第六式——俯身下探加强式3遍,有助于疏通胆经及肝经并提高其功能状态,尤以下午17:00-19:00(酉时)练习最佳 。


  1. 艾灸

胆经艾灸的重要穴位有京门(有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阳陵泉(可治疗和预防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还可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丘墟(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 推拿

可在双腿的外侧中线使用推拿手法进行调理。手法是顺着经络循行方向,方向向下,进行按摩或适当力度的敲打,并配合点按循经穴位,可较好地疏通胆经。

 

  1. 刮痧

针对胆经不通,可在双腿的外侧中线(足少阳胆经)使用刮痧板进行调理,并着重刮拭胆经上的一些重点穴位,如外丘穴、阳陵泉、风市等,用力适当,可起到疏通胆经气血的功效。

 

针对穴位艾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