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对健康、亚健康人群、疾病初愈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养,使人体阴阳气血回归平衡,增加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少生病、不生病,真正的实现未病先防的目的。那么传统治未病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膳食调养
1、日常饮食七分饱,宜清淡饮食
古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意思就是饮食不节制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所以饮食以七分饱为宜。如果接连几餐都是饱食状态,则可选择轻断食,来进行自我调节。就是在一天中挑选其中一餐不吃,其它两餐只吃平时的一半食量。
另外要多吃清淡,不宜常吃油腻、厚味的食物。
2、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
《黄帝内经》记载:“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成,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苦,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意思是酸味太过,过于收敛阴精水湿潴留而伤脾气;咸味太过软坚散精,消骨耗髓,虚热上逆,心神不降抑郁于上;甜味太过,津气补益太过而生湿,阻碍气机之运行,心气不降而逆于胸中而成喘满,肾精化气失常表现色黑;苦味太过,过于降气,脾气不升失于运化水谷精微,胃气不降遇阻中焦;辛味太过,阴精不藏,气逆不降,瘀而化热,伤津耗血,筋脉梗阻,耗精在下,神伤在上。可见五脏对五味有不同的需要,五味的偏嗜过多过久,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有所偏,引发多种疾病。
3、食疗
古语云:千补万补,不如食补。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通过饮食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并无截然界限。远古的人们正是从饮食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医药知识,药食互相结合,使良药不再苦口。食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日常生活中,按照自身情况食用一些膏方、药膳是不错的食疗方法。
比如很多现代女性既是家庭的主角,又是职场的精英,多重角色都要兼顾,精力体力透支严重,尤其到35岁以上,体质明显下降,还会有一些女性特有的问题。 这时候就可以食用一些膏方进行调经养胃、温宫散寒等,比如红糖姜枣膏、东阿阿胶等。
二、运动养生
五禽戏、八段锦、经络运动等都是不错的运动养生方式,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强身健体。
五禽戏
五禽戏健身法主要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与意念配合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目的的一套动功保健功法。本法为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三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名医华佗,他总结历代模仿鸟兽动作进行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保健体操,名之“五禽戏”。经常练习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健身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其体势有坐式和站式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身体状况的人锻炼。经常练习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和畅八式经络运动
经络对人体非常重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之说。中医认为,经络的健康状态决定了人的健康,一旦经络出现堵塞,就会出现疾病。所以想要健康、长寿,经络不可不通!
和畅八式经络运动融合了五禽戏、八段锦之精华,从三十余式功法中凝练八式,集中针对十二经络,可凝神静气畅气机,疏通经脉,濡养气血、平衡脏腑。习练者可根据自身症状、经络状况,除练习整套和畅八式之外再着重练习其中某一式,比如腰背疼痛,可能是肾经、膀胱经失调,可着重练习第三式【俯身下探式】,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三、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包括艾灸、穴位敷贴、推拿、拔罐等。
艾灸
传统的艾灸是以火点燃艾柱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皮肤,以温通气血,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致病保健的目的。
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是采用一些可以发泡的药物,通过辩证取穴,选取一些穴位,把这些药物敷贴在选好的穴位上,使局部皮肤发红甚至发泡,达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从而最终达到治疗的效果。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四季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若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特别对于婴幼儿或老年人内治给药困难、不愿服药、害怕打针,运用穴位敷贴疗法防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疗效好、易于接受,具有简、验、便、廉的优势和特点。
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疗法”,古称“角法”。以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穴位,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四、体质调养
在中医学中,体质主要指人体身心综合的个性特征,这一特征既受承于父母,形成于先天,又取决于后天,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自身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自然、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质特征,这种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表现为不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差异性,对某些病因或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得病后疾病发展的某种倾向性等。归纳起来有九种体质类型:正常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
这里给大家介绍下平和源体质调理系列产品,该系列体质调理产品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成果,已通过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中医方剂和中药学等专业领域专家组的论证。针对每种体质人(个体)的体内阴阳气血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根据中医“辨体施膳”的原理,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利用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之偏性纠正体质之偏,使偏颇归于平和,从而预防易患疾病的发生、发展,维护和提高健康状态。针对九种体质的固体饮料有:享和-山药桑椹固体饮料,暖煦-肉桂枸杞固体饮料葛,曲纤-根橘红固体饮料,蓉润-乌梅百合固体饮料,气轩-山药茯苓固体饮料,舒郁-香椽紫苏固体饮料,释浊-藿香薏米固体饮料,芬敏-乌梅紫苏固体饮料,逍瘀-桃仁山楂固体饮料。
不清楚自己体质类型的朋友
请关注“和畅健康”服务公众号,
点击听炎黄说,点击体质辨识即可!
五、情志调养
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一个人如果情志过度,就会导致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则气血不畅,气血不畅自然就要引发脏腑之疾病了。情志调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心神养生
以清净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如在精神紧张或身心疲劳的时候,可以到户外静坐,闭目养神,深呼吸几次,使自己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心平舒畅。
节制情志
节制即是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使心理处于怡然自得的心态。只有避免过度忧郁、悲伤等不愉快的消极情绪,才会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避免焦虑、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出现。
转移情绪
把隐藏在内心的不良情绪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去,具体可以通过旅游、阅读、唱歌、听音乐、打球、看电影等方法进行情绪的转移。比如,当过度脑力劳动引起紧张烦躁时,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
疏泄情志
当遇到不幸而悲痛万分或心有不平之事时,要学会合理疏泄,比如与人聊天、大喊大叫、跳舞逛街等,这样能够宣泄内心的郁积,从而使心里感觉舒畅,使精神状态恢复平衡;运动也可以发泄心理的紧张,缓解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