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肺阻定义与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阻肺是“世界四大慢病”之一,同时也是“人类四大致死病因”之一,死亡率居世界各国之首,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也是全球之最,并且患病人群逐年增加。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
慢阻肺病死率高;伴有气促、咳痰、喘息并反复加重;不仅损伤气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时还损伤肺外组织,如骨骼、骨骼肌、心脏以及其他器官;是一个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冬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中医认为慢阻肺是由脾、肺、肾三大脏器虚弱受损导致,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多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迁延不愈,脾阳虚,痰湿内蕴,肺气郁闭,成为发病的基础。时间长久后就容易导致肺虚,肺卫不固,外邪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对人体的反复乘袭,诱使病情发作,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多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心功能失调。
《丹溪心法·咳嗽》篇:"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一系列症状迁延不愈,瘀血碍气而病。"明确指出痰瘀伏肺、肺气郁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陈修园《医学从众录》曰:"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功,湿也,主于脾;痰之行;气也;贮于肺。"痰湿壅阻,气机失调,致气滞、气逆;又因气血互根互生,气滞则血瘀,痰浊阻滞,碍血运行,亦致血瘀。
中医腰疼病因解析
目前发现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化学气体污染、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过敏、气候变化等均与慢阻肺发病有关。
《丹溪心法·咳嗽》篇:"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一系列症状迁延不愈,瘀血碍气而病。"明确指出痰瘀伏肺、肺气郁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症因脉治·喘证论》谓:"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也"。肺气亏虚,无力推动津液的运行输布,津液停聚,则生痰饮水湿;脾气虚,运化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上注于肺,引发咳嗽、咳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脏主一身之阳气,具有温化水湿之功,肾阳虚衰,无力化气行水,而聚水形痰。
陈修园《医学从众录》曰:"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功,湿也,主于脾;痰之行;气也;贮于肺。"痰湿壅阻,气机失调,致气滞、气逆;又因气血互根互生,气滞则血瘀,痰浊阻滞,碍血运行,亦致血瘀。
该疾病初期病位在肺,后期病位在肺和肾。肺虚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气虚;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母病及子,肾气必虚,肾失摄纳,而致肺肾气虚,最终肺脾肾俱虚。
该病多属本虚标实,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病程长久。
肺慢阻中医分证论治
根据中医药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急、缓、虚、实四纲八证的辩证思路。
即疾病分为急性加重期、迁延期与和缓解期,辩证又分虛症和实症,寒袭肺外寒内饮、肺热犯肺痰热壅肺证、痰湿内蕴,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肺脾肾虚证,肺肾阴虚证主张治疗以补肺益肾健脾、纳气平喘为法,同时兼以化痰止咳平喘,通过补益肺气,温补脾肾,活血化淤,燥湿化痰,等方法治疗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减少感冒次数,阻抑炎性介质的释放与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
急性期清热化痰
从病程上说,慢阻肺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我们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西药来控制感染,用中药来止咳、化痰、清热、平喘,从而起到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
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清热化痰的中药为主,比较成熟的经典方剂有很多,如桑白皮汤、定喘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在这些经典药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后使用。由于这些药物是以化痰为主,一般使用半个月左右为宜,久用会损伤正气。
迁延期增强免疫力
对于迁延期和缓解期,应采用中药治疗为主。因为慢阻肺治疗周期比较长,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除了对人体毒副作用比较大外,往往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以致对一些抗生素不敏感,而此时病人脏腑功能虚损,怕冷、气喘、恶寒,如果此时通过中药来补肺、补肾、益气、健脾、化痰,以扶正固本为主,综合调理人体的免疫机能,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迁延期阶段可以起到改善症状、增加免疫力、恢复病情的作用。对这个时期的治疗有一个标本兼治的经典方子:苏子降气汤,主要由苏子、当归、半夏、肉桂、前胡等中药组成,可以起到降气、化痰、止喘、补肾、纳气的功效。
缓解期保护肺功能
在缓解期中药调理则可以达到减少发作次数,预防病情发展和加重,延缓病程,达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缓解期的中药更多,如六味地黄丸肾阴虚患者、金贵肾气丸肾阳虚患者、玉屏风散肺虚患者、百令胶囊、金水宝、肺气肿片适合肺、肾两虚患者等等。
四、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穴位贴敷
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指导,冬病夏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夏季补肺健脾温肾以扶助正气,祛痰化饮以清除伏邪。可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等穴,以白芷、细辛、干姜、白芥子等药制成药贴,于三伏气候炎热之时进行穴位贴敷。同时,三九天再继续贴敷巩固疗效,可减少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或者减轻发病症状。
2、中药预防
对于慢阻肺患者,平稳期可辨证口服中药,起到补肺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活血化痰之功效。冬季预防感冒可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以免感冒诱发慢阻肺发作。
3、刮痧按摩
在医生的指导下沿着肺经的方向从上至下刮,出痧即可;顺着肺经的方向从肩膀至大拇指反复拍打,以自己能够忍受为度;手太阴肺经常用的穴位有鱼际穴、曲池穴,经常按摩至酸胀感为止;按摩迎香、涌泉、肾俞穴等方法可预防感冒。
4、中医食疗
食疗法有助于补肺健脾化痰,如核桃百合粥:核桃仁20克,百合1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百合柚子饮:新鲜柚子皮一个,百合120克,五味子30克,川贝30克,熬汤放入适量白糖服用。
长期肺部养生还可以选择薄荷靓音茶,配方中含有桔梗宣肺利咽,甘草祛痰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薄荷芳香解表,是一款四季皆宜、药食同源的养生茶饮。
5、家庭氧疗
坚持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15小时可以有效改善因缺氧造成的脏器损害、提高运动耐力、延缓肺功能恶化,是已经临床研究证实的有效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