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肺脏在病毒面前的脆弱,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肺脏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咳嗽、哮喘、痰多都是常见的与肺密切相关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每到秋冬季节常常咳喘加重,大大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家人也为此格外担心。
肺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位置最高,有“华盖”之称。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中医辨证体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六腑之一,又称“回肠”。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由小肠消化吸收后运送下来的化物,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又叫“传导之官”,负责人体整个消化的最后阶段。
下面带大家具体了解下肺与大肠在中医范畴的解释以及常见病症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和常见症状
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另外,肺主气与人体宗气生成、与全身气血循行也密切相关,所谓“肺朝百脉”。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机通畅,气血流通,百脉充盈,呼吸均匀,脉来匀和;若肺气不足,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减退,还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因而出现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身倦乏力等。
肺主宣发与肃降
1、宣发功能:宣发即宣通发散之意。其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2、肃降功能:肃降即有清肃和下降之意。其功能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因此肺失肃降,可出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
肺主通调水道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它不但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而且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还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若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肿,无汗等病变。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皮毛,是皮肤、汗腺、毫毛等的总称,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皮毛由肺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来温养,使皮毛汗孔开合正常,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开合正常,邪不易入侵;若肺气虚弱,则皮毛御邪能力减弱而易感冒,从而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等肺卫不宣的证候。
肺司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通道,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与肺气的和畅有关。外邪犯肺,常从口鼻而入。如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每见鼻塞流涕,嗅觉失灵;若肺热壅盛,则常见鼻翼煽动之症。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和常见症状
传化糟粕
大肠把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的食物残渣变化成粪便,传送至广肠末端,经肛门排出体外,并在这一过程中吸收多余的水液。若大肠这一功能异常,则会出现便溏、泄泻、便血、大便秘结等病症。
吸收水分
大肠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等),形成、贮存粪便。同时大肠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如杯状黏液中的黏液,能保护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免遭侵蚀。如果由于炎症、脾虚等原因造成大肠吸收水分功能失调,则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等症状。
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但由于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因此二者在生理病理上有密切关系。
肺主气,主行水,大肠主传导,主津,故肺与大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传导和呼吸方面。
传导方面
肺司呼吸,给予大肠动力。而当人吸气的时候,全身的气和水液向下布散,全身的细胞也在向内吸收着营养,并促进肠道形成有节律的蠕动,推动着大便向下移动,直至产生便意,糟粕从人体的魄门排出体外。
呼吸方面
肺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其气以通降为贵。肺与大肠之气化相通,因此肺气降则大肠之气亦降,大肠通畅则肺气亦宣通。肺气和利,呼吸调匀,则大肠腑气畅通。反之,大肠之气通降,肺气才能维持其宣降之性。
由上可见,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肺部疾病可通过大肠进行治疗和调理,如肺热咳嗽、咯痰、发热,可以用通便的方式使肺部的热从大肠排出;同样,大肠方面的疾病如便秘、大便稀溏等,也可以通过宣肺、补肺的方法进行治疗。
肺与大肠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养生
在中医范畴,肺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肺失宣降,症状常见有呼吸不畅、胸闷、咳嗽、身倦无力、小便不利、水肿等;大肠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吸收水分、传导糟粕能力减弱,如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益肺养阴、保护大肠的方法吧!
膳食方面
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特别是在秋季,燥邪旺盛,最容易损伤人体肺阴,此时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另外,古代医书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适当保暖、避风寒,或者经常吃喝冰冷食物饮料,则容易损伤肺部机能而出现疾病。因此,饮食上可多食用银耳、甘蔗、百合、莲子、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
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此外,饮食上还应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
(二)中药调养
对于一些肺系的不适症状,如肺热咳嗽、咳喘,大肠炽热导致的口臭、便秘等,特别是在秋燥季节,可适当配以生津润燥、养阴润肺的中药进行调养,会有很不错的效果,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龟板、鳖甲、地黄等。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要有所选择,“凡药能治病,一定要对症。”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滥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及老年患者来说,秋季忌滥用补药。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DIY的养肺药粥: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熟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
黄芪山药粥(补肺气):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三)运动方面
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特别是针对肺和大肠系统的一些功能失调症状,如胸闷、气短、咳喘、口臭、便秘等,习练和畅八式经络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可重点习练和畅八式中的第二式“剑指后仰式”,这对于提升肺经、大肠经整体的功能状态、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等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四)穴位疗法
通过对肺经、大肠经上的一些穴位施以艾灸、磁疗敷贴或其他刺激,可较好地疏通此二条经络,对于一些由寒邪入侵等导致的肺系疾病,如咳嗽、流鼻涕、喘息、大便干结等,都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中府 属手太阴肺经,有缓解胸满、气喘、扁桃体炎、咳嗽、支气管炎等作用。
【取穴】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尺泽 此穴为肺经的合穴,具有清泻肺热、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气管炎、咳嗽、咯血、过敏、湿疹等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取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曲池 此穴最适合老年人,因为它有平和地、平稳地降血压的功效。而且它是大肠经的合穴,所谓“合治内腑”,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商阳穴 此穴对治疗便秘有奇效,如果有便秘,不妨一边蹲着,一边按摩商阳穴,会有较理想的通便效果。
【取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针对肺经、大肠经一些穴位的艾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五)精神情志调养
所谓“肺在志为忧”,忧愁和悲伤都可耗损肺气而伤肺,所以养肺先要宁心神,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季节的万物萧条。
如果由于肺经、大肠经失调出现胸闷、气短、便秘等症状,可在滋阴润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五音疗法进行调理,传统五音(宫、商、角、徵、羽)中,商音与肺、大肠对应,听乐器弹奏商音为主的曲目具有很好的调养肺与大肠的作用。如传统音乐:《春江花月夜》《绣荷包》《阳关三叠》等。
在我们的和畅依App内,共有100首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创作的乐药,配合乐络仪经络梳理电耳针共同使用,还可达到耳穴按摩、舒缓情绪,调理情志,优化睡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