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为脏,故属阴,小肠为腑,故属阳。两者在五行都属火。心居胸中,小肠居腹,两者相距甚远,但由于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


心主血脉,为血液循行的动力和枢纽;小肠为受盛之府,承受由胃腑下移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分清别浊。心火下移于小肠,则小肠受盛化物,分别清浊的功能得以正常地进行。小肠在分别清浊过程中,将清者吸收,通过脾气升清而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使心血不断地得到补充。病理上,心与小肠相互影响,心火可下移于小肠,“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诸病源候论·血病诸侯》)。小肠实热亦可上熏于心。

 

二、心与小肠系统的疾病预防

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失常及精神意识思维改变等方面。小肠的病变主要反映在清浊不分,转输障碍等方面。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和主血脉。因此,心的任何病变均可出现血脉的运行异常和精神情志的改变。这些病理变化是心之阴阳气血失调的结果。

 

1、心气、心阳失调主要表现为阳气偏衰和阳气偏盛两个方面。

1) 心的阳气偏衰首先导致心气不足,心气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心气不足则会导致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常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虚等。尤其活动后加重。心气不足多由于体质或脏气虚弱等因素引起的。长久的心气不足再加上感受寒湿、痰饮之邪或由于思虑等因素会导致心阳不足,表现心悸胸闷的同时还兼见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等。


心气心阳不足的人,在平时的养生调理上要以“补”为主。艾灸是以补法为主,具有很好的温阳补气的作用。心气心阳不足的人可以选择一些穴位使用艾灸调理。如:

心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

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

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脘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眩晕,失眠等

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等

以上穴位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施灸时,宜温度适宜,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针对颈椎艾灸这里推荐一款新科技无烟、无火的电子智能艾灸仪!

传承中医隔物灸法!

具备红外线能量波疗、热疗、药物药性、磁疗这4大功效!

用手机就可轻松操控温度与时间。

随时随地多人艾灸,安全可靠。


2)心的阳气偏盛主要表现为心火亢盛和痰火扰心。心火亢盛会导致血运逆常,出现心悸、面赤、舌红绛、脉红数等;或心火上炎见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生疮;或火扰心神出现心烦失眠,甚至狂躁谵语、神志不清等。


心火亢盛多是因为火热之邪内侵。养生调理上要“泻心火”,在平时一定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热、温补。在情志上要心胸豁达,不要憋在心里,适当宣泄不开心,愤怒的情绪。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具有很好的“泻心火”的作用。如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去心火”,和畅八式中第四式左右扭转式等。每天可以抽出5-10分钟单独做这两个动作来清泻心火。

  1. 心血、心阴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血亏损、心阴不足和心血瘀阻等方面。

     

    1)心血虚和心阴虚都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血虚兼见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心血或萎黄,口唇色淡,舌色淡白,脉象细弱等虚热症为特点。心阴虚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二者多由于劳心过度,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

     

    心血,心阴虚的人在生活起居上要保持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上以补血养阴为主。如多食用麦冬、莲子、酸枣仁、阿胶等。心血,心阴不足最容易导致失眠。出现失眠的情况,在补血养阴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五音疗法调理,传统五音中,徵与心对应,听乐器弹奏徵音为主的曲目具有很好的调养心神的作用。如传统音乐:《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等。

     

    在我们的和畅依App内,共有100首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创作的乐药,配合乐络仪经络梳理电耳针共同使用,可达到耳穴按摩、舒缓情绪,调理情志,优化睡眠的作用。


     

  1. 心血,心阴的失调还会使血脉郁阻不畅导致心血瘀阻。出现心悸怔仲,心胸憋闷,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并见舌紫暗有紫斑、紫点,脉细涩或结代等。心血瘀阻是发生急性的心脏病常见病因,在平时要注意调养。血瘀体质的亚健康人更易出现心血瘀阻,这种体质的人一定要积极调理体质。桃仁山楂固体饮料专为血瘀体质设计。


    该饮品含活血化瘀、行气散瘀的桃仁、山楂;清热凉血的葛根,活血

    通经行血的肉桂,散寒燥湿的橘皮,止带浊的白果等

     

    3、小肠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为二便异常,以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清浊不化,转输障碍。

     

    小肠常见疾病包括小肠实热和小肠虚寒。小肠实热常表现为小便频数,或尿液浑浊不清,或淋浊,或赤涩,或茎中痛。小肠虚寒多表现为肠鸣泄泻、腹痛喜按等。


    小肠功能紊乱多是因为饮食内伤,平时的饮食调理对小肠功能来说至关重要。中医认为,下午1:00-3:00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气血功能最为旺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也最强,所以午饭一定要吃好,吃的东西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均衡丰富。

     

    总之,心主血脉而藏神,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其经为手少阴经,又与小肠相表里,故两者在病理上相互传变。这种功能上的特定联系构成了心系统,故心的病理变化就是在血脉和心神方面在心与小肠系统结构各层次的病态反应。

     

    五、心与小肠的养生保健

    心与小肠相表里,在养生保健上,应重视饮食、情志和人体循环的调理。


    1、火性饮食

    心在五行中属火,通过五行属性的对应关系,可以找到很多养心的方法。苦生心,生活中天然的苦味对心具有裨益作用,如苦瓜具有泻心火,益气的功效。五谷中的黍,五畜中的羊,五色中的赤都属于五行中的火,所以黍做的糕点,羊肉,红色的食物对心和小肠都有很好的调养保护作用。


    2、养心敛思 

    心主神志,情志的调养也很重要。《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凝神让心神集中专注一点,不散乱,不昏沉。情绪上不过喜,保持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3、重视午休

    中午11:00-下午1:00是心经当令的时间,也是天地阴阳之气转换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不要过度搅动我们的身体,而是要养着。中午让休息上半个小时,充分修养心神,这一天都会有旺盛的精力。

     

    4、多动手指

    十指指尖是血液循环的末端,也是阴经和阳经交会的地方。按揉刺激十指上的穴位能够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心脏的搏动。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常相互敲打多动手指对心脏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统领五脏六腑,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调养心脏,保持心脏的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