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后,头疼的都快炸了,怎么办?

换季了,腿疼的下不了地,怎么好?

每个月,都得疼那么几天,怎么破?

……







是的,它就是——川芎。不比响当当的人参、当归、鹿茸,川芎,这味中药有可能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

川芎是最常用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药,原名“芎藭”。《本草纲目》记载:“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藭之名”。四川自古以来就是芎藭的道地产区,正因为如此,“川芎”也逐渐取代“芎藭”成为药材正名。


川芎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中医认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而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是血中气药”。因此,在治疗许多疑难杂症的时候,若取川芎为君臣之品,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气通滞,辨证而施,可以起到“气通血活,何患不除”的功效。



相传,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在游玩途中,药王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又隔了一天,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鹤巢里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抬头仰望,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还有几片叶子,很像红萝卜的叶子。药王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几天过去了,雌鹤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复,药王觉得,雌鹤的病愈与那几片叶子有关。经过实验,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去为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

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过往处,良药降苍穹。“川芎”由此而得名。



祛风通络止痛症


古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言之不过。李东垣云:“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经加羌活,阳明经加白芷,少阳经加柴胡,太阴经加苍术,厥阴经加吴茱萸,少阴经加细辛,是也。”


“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到”,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对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当取川芎为君,以活血通络,配以羌活宣发风邪,二者相使,引药上行脑络,奏止痛之效,既治表证头痛,亦疗内伤头风,故《本经逢原》谓:“羌活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最为经典的就是川芎茶调散。


川芎性善散,走而不守,“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内透,外达,无所不至”,也是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均可随证配伍用之,并治风湿痹症,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要药。


补血化瘀调月经


《神农本草经》记载川芎:“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刘完素认为其“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是中医女科中活血调经之要药。


妇科常用的四物汤,就有川芎。


疏肝解郁宽心胸


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创造了越鞠丸,用苍术、川芎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提示后人治郁大法。他认为百病皆生于郁。

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抵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还有镇静、降压、抗菌、抗组织胺、利胆、抗纤维化、抗肿瘤、抗放射等作用。


日常使用时,川芎一般切片生用或酒炙用,酒川芎活血化瘀的效果更好一些,生川芎亦可。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但,川芎毕竟是个药,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因此,大家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行服用。